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八章 鄭和下東洋


 “嗚嗚——”

 五月,伴隨時間一晃而過,下西洋的日子如期到來。

 南京江東門碼頭上,此刻數萬兵馬將這裡圍的水洩不通。

 代表皇帝的大輅出現在此處,此外還有朱高煦的金輅也隨之出現。

 寬闊的碼頭用上了產自渤海的水泥,整座碼頭堅固且整潔。

 五十艘五千料寶船與六十艘五千料馬船停靠在船舶位上,船上站著上萬兵卒,碼頭上還有數千兵卒在搬運貨物。

 一箱箱的瓷器、生絲、白布與紅糖、茶葉等各類商品成百上千的被搬上馬船,此外還有艦隊所需的糧食也被一袋袋的搬上船艙。

 “陛下萬歲……”

 唱禮聲傳來,朱棣下了大輅,目光無視了行禮的鄭和等人,直勾勾的看向了那上百艘下西洋的大船。

 “老二,我們上去看看!”

 畢竟當了皇帝,朱棣的口語上也開始剋制,極少使用“俺”這樣的自稱了。

 在他身後剛下金輅的朱高煦聽後,當即便與朱棣在楊展、楊俅、鄭和等人的護衛下,登上了一艘寶船。

 七十二位艦炮讓朱棣心神澎湃,近二十丈的長度更是可以跑馬。

 走到船尾處,這裡擺放了許多裝著土壤的木盆,朱棣見狀好奇詢問:“鄭和,你這些東西是幹嘛用的?”

 “回陛下,這是殿下指導的。”鄭和聽到朱棣叫自己,連忙上前作揖道:

 “殿下說,在海上遠航時,若是長期不吃蔬菜便會患上壞血癥,因此可以在船上儲存足夠的豆子。”

 “一旦蔬菜缺乏,那就可以先用清水把綠豆洗兩遍,再用溫水浸泡,等綠豆漲開以後,就把它裝在木盆裡,用三四層布蓋好。”

 “第一天每隔兩個時辰灑清水,第二天每隔一個半時辰灑清水,如此到第三天豆芽就能長到大約半寸長了。”

 “以這樣的辦法來操作,大概五斤豆子就能產出五十斤豆芽,只需要備足足夠的水就行。”

 鄭和將自己從朱高煦那裡學來的東西全盤而出,朱棣聽後點了點頭,他對遠航和水戰不瞭解,而朱高煦有水戰突襲南京的戰績,他自然不會懷疑朱高煦的正確性。

 詢問了這些後,朱棣又詳細詢問了兵馬火炮和火器的配置。

 不得不說,這次下東洋的艦隊確實規模龐大。

 五十艘寶船和六十艘馬船,以及三千料的四十艘戰船,合計一百五十艘船隻,滿載貨物一千八百餘箱,兩萬餘七百二十七人,火炮五千七百六十門,火繩槍一萬二千六百支。

 除此之外還有花崗岩炮彈近十四萬枚,鐵炮彈七萬枚,開花彈三萬五千餘枚,定裝彈藥一百二十六萬筒,火炮發射藥二百餘萬斤,糧食十八萬石,煤炭一百五十萬斤。

 整支艦隊所裝備的物資,足夠維持兩萬大軍在海上漂流六個月。

 以正常的情況來說,從南京出發,頂多一個月就能抵達隱歧群島,頂多一個半月就能抵達金銀島。

 面對這次下東洋,在日本設立長期貿易地點,其中最困難的就是讓日本割讓金銀島和隱岐群島。

 金銀島還好說,在這個時代,它就是一個流放犯人的地方。

 倒是隱歧群島有些困難,但只要鄭和好好謀劃,想來足利幕府也得考慮南邊各國守護的態度。

 巡視海軍一圈,朱棣志得意滿,畢竟下西洋也是他想要促成的事情。

 只是相比較他的賺一波就走,朱高煦走的則是細水長流的路子。

 “鄭和,今日冊封你為下東洋正使太監,督海軍事宜。”

 朱棣轉身對鄭和進行冊封,鄭和聞言作揖下跪:“奴婢,定不負陛下所託!”

 “起來吧。”朱棣示意鄭和起身,同時目光放到了一言未發的朱高煦身上。

 “下東洋的細節事宜就交給你了,我先去觀音門看傅讓他們練兵的進度了。”

 “兒臣領諭”朱高煦應下,隨後便見朱棣乘上大輅,往北邊的觀音門趕去。

 數千騎兵擁護他而去,留下的規模依舊龐大。

 朱高煦掃視了一圈下東洋艦隊,滿意點頭的同時也看向了楊展父子和鄭和他們。

 “征討安南的事情,我暫時延後了,所以你們不要有負擔。”

 “這次下東洋,態度該強硬的時候得強硬,總之朝廷必須在金銀島和隱歧島建立市舶貿易。”

 “此外,與足利幕府的外交中,可以向他們出價,招募日本的百姓去金銀島、隱歧群島居住,讓他們在金銀礦開採金銀礦。”

 “日本的銀礦和銅礦很多,我們可以提供灰吹法這種精煉技藝給他們,讓他們的銀礦和銅礦產量增加。”

 “如果幕府態度強硬,隱歧市舶司也可以給他們交稅,只要不超過三萬貫都能接受,你們也可以表態支持足利幕府對日的統治。”

 “以上這些條件如果他們都不答應,那就彰顯一下武力,讓他們知道大明不只是會在嘴巴上說說而已。”

 朱高煦的態

度很明顯,為了市舶貿易,他可以讓利給足利幕府,但如果足利幕府阻止市舶貿易,那朱高煦就要揮舞大棒了。

 當年日本殺大明使者的事情,朱高煦還沒和日本算賬呢。

 如果不是足利幕府的人口太多,且整塊土地除了部分銀礦外毫無價值,朱高煦甚至會想攻打足利幕府。

 “奴婢(臣)領教……”

 鄭和與楊展、楊俅、鄭峻等人作揖應下,心裡有了把握。

 見狀,朱高煦上前拍了拍楊展的肩膀:“下東洋只是開始,等你回來的時候,你麾下的寶船會更多。”

 “是!”楊展從不懷疑朱高煦,而且他也知道前幾日朱高煦又給龍江等船廠撥錢五十萬貫,顯然準備打造更多的寶船和馬船。

 “出發吧。”後退一步,朱高煦便吩咐眾人出發。

 不多時,江東門碼頭之中的一百五十艘船隻開始搖櫓划槳的駛出船舶位,一艘艘的順著長江的水流向東方駛去。

 它們如一座‘島嶼’,延綿著向下而去。

 眼看他們遠離,朱高煦也緩緩鬆了一口氣。

 事情他已經做成了一半,只要鄭和他們做完剩下的一半,那大明每年起碼能從日本獲得二百萬貫的貿易進賬。

 二百萬貫,這對於大明來說已經不少了,畢竟現在的大明如果將實物稅折色,算上其它貨幣稅,其財政收入也不過兩千四五百萬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