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五章 理清稅制


 “你說什麼?!”

 涿州,當朱棣蹭的一下站起身來,站在衙門內前來傳信的張輔無奈再次回答。

 “南軍換上了渤海的旌旗,看樣子是二殿下拿下京城,並且說降李景隆了。”

 “那沒人來找你父親?”朱棣眼巴巴看著張輔,希望朱高煦派人來給自己個準話。

 “回殿下,暫時並未出現,不過應該也快了。”

 張輔作揖回應,朱棣聞言將目光放到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姚廣孝身上。

 “老和尚,你說俺現在算什麼?”

 “算是未來的皇帝吧。”姚廣孝口無遮攔,或者說不必遮攔。

 “俺不信老二會那麼大方把皇位讓俺,他連火炮都捨不得給俺。”

 朱棣陷入了自我懷疑,他為什麼就沒能想到朱高煦那樣的打法?

 如果他想到了,那現在打進京城的就是他了。

 只是他想了想,朱高煦的打法最為關鍵的就是戰船,而自己壓根沒有戰船。

 更何況,朱高煦有他幫忙牽制李景隆,可他如果想效仿朱高煦的打法,那朱高煦可不一定會幫他牽制李景隆。

 “俺是不是得回一趟北平,把這消息告訴一聲徐妹子和老大?”

 朱棣舉棋不定,可關鍵時刻,朱高煦幫他做了決定。

 “殿下!”

 張輔都沒退出去,南邊就又來了新的傳信人,不過這次的人是王義。

 作為一軍統帥,由王義親自送來的消息不言而喻,所有人都注視著他。

 他一路快走進衙門內,隨後作揖道:“招撫曹國公的是亦掌印,他還帶來了殿下的口信,說讓您快馬速下江南!”

 “還真讓給俺啊?!”

 朱棣一聽王義的話,立馬就詫異看向了姚廣孝,卻見姚廣孝嘴角含笑,低垂眉目手中盤算佛珠。

 “讓就讓吧,俺先做幾年,過幾年再還給他。”

 畢竟是皇位,雖然覺得這是意外之喜,但朱棣還是很高興的接下了。

 “老和尚你隨我一起去。”朱棣試圖叫上姚廣孝,可姚廣孝卻搖搖頭:“貧僧還是繼續在北平為好,事後隨王妃一起南下便可。”

 “也可以。”朱棣臉上藏不住的笑意,轉頭便吩咐道:

 “王義、張輔,召集燕府的老騎兵,俺們輕騎南下。”

 “是!”聽到朱棣的話,二人當即轉身前去操辦。

 見二人離去,朱棣也激動地來回渡步:“還得是老二好啊,俺沒白疼他,連皇位都能讓給俺,真孝順!”

 他被幸福衝昏了頭腦,姚廣孝卻不得不給他澆一盆冷水。

 “古人講投桃報李,殿下給予陛下皇位,陛下又該給予殿下什麼?”

 姚廣孝改了稱呼,朱棣聞言也頓下腳步,站在原地思索了片刻。

 “就老二著急收兵權來看,他想要的恐怕是兵權。”

 “兵權這東西重要,俺卻可以給他,不過給他之前還得與他交交底子。”

 朱棣還是擔心朱高煦會對朱高熾不利,姚廣孝瞧他這模樣卻什麼都沒說。

 他雖然與朱高煦相交不深,可他能看出,朱高煦心高氣傲,根本不擔心有人威脅自己位置,更別提毫無兵權的朱高熾了。

 只要朱棣別放權給朱高熾,而是一開始就擺出態度,那朱高煦還是不介意給朱高熾一場富貴的。

 在他看來,朱棣只是關心則亂罷了。

 等他真正南下抵達了京城,父子二人攤開事情來說,那自然就容易處理了。

 姚廣孝這般想著,王義與張輔等人也前往了涿州,從中選出軍紀嚴苛的老燕府四千餘騎兵,並叫上了一眾將領。

 翌日,二十餘萬南軍開始拔營解散,北邊的燕軍也緊隨而後開始解散。

 一時間,兩岸歡呼聲不斷,所有人都在慶祝戰爭終於結束。

 這場戰爭中他們失去了太多,有的失去了兄弟,有的失去了子侄,還有的則是失去了自己的袍澤朋友。

 可不管如何,他們最終活了下來,並且總算可以平安回家了。

 朱棣任命張玉為北平都指揮使,朱勇為山西指揮使,各自帶了兩萬燕府兵馬前往大同、開平等地防備蒙古人,而他自己則是寫了一封家書,隨後才帶著丘福等四千餘騎兵南下。

 靖難之役的範圍,由於朱高煦的出其不意,成功被控制在了德州以北,泰山以東這兩塊區域。

 經過戰事,這兩塊區域的人口說是減半也不為過。

 當然,前者是因為逃難,後者是因為遷移。

 不過不管如何,這場戰事所造成的民生、經濟損失,依舊被朱高煦給控制住了,只要蠲免個三五年,當地便會有新的人口填充進來。

 這還只是簡單的蠲免政策,可如果要說人口虹吸,這玩意朱高煦可太熟悉了。

 後世的許多政策,他只要改的好,完全可以套用在這個時代。

 趕在朱棣南下前,朱高煦利用鬱新的影響力開始

招撫各省,對於距離遠的就好生勸慰,對於距離近的他就調兵干涉了。

 六千騎兵分成六隊分別出巡,很快就從浙江、江西二省收到了許多投效奏疏,並有向外蔓延的態勢。

 雲南、廣西、廣東對朱高煦的響應也很快,甚至比福建和湖廣、**還快。

 按照時間來推算,估計是朱高煦包圍京城的時候,他們就送出奏疏了。

 這倒不是他們有多高瞻遠矚,而是這三個省基本都是朱高煦的人。

 雲南的傅氏三兄弟,王家父子三人……

 廣西的楊文、林粟,廣東的傅讓、張純……

 這三個省完全沒有和他對抗的必要,不早些投效,三司衙門的官員真有‘被殉國’的可能。

 興許是三省投效的事情太快,因此湖廣、**也只能跟著投效,福建則是走海運送奏疏投效。

 一時間,長江兩岸一京九省盡數投效,便是北方的山東眼看事情不對也急忙投效。

 李景隆投降的消息傳開後,地方上的吳高、李堅、盛庸等人都紛紛更換門庭,淮北、河南、山西、北平等地也紛紛送來奏疏。

 在這樣的局面下,唯有北邊的陝西四都司沒有來得及表態,但以宋晟和朱棣的關係來看,估計只要宋晟點頭,陝西行都司和陝西三都司都會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