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231章 得遼望寧

“殿下!殿下!”

 六月初,瀋陽城外的營盤裡,揹著一條大魚的徐晟咋咋呼呼的跑進了朱高煦的營帳內。

 “怎麼?來炫耀你的魚?”

 正在撰寫教材的朱高煦抬頭看見了徐晟背後那條几乎三尺長的大魚,饒有興致的反問。

 “啊?”經他提醒,徐晟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將背上的魚放到了帳內的一張矮桌上,然後才高興道:“殿下,遼陽與海州先後投降,末將估計蓋州也快了!”

 徐晟帶來了好消息,朱高煦倒不覺得奇怪,直接詢問:“是不是看到了吳高撤兵一路向南,不曾解圍才投降的?”

 “對!您猜對了,那吳高一路都未停留,直接往金州奔去了。”徐晟拍手叫好,朱高煦也不感到奇怪。

 北平一旦起兵,那遼東的陸上命脈就被切斷,而金州這條最大的海上命脈若是也被切斷,那九連城的海路也將斷絕,只有遼西的寧遠可走。

 可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許多遼東港口都位於淺灘處,後世的許多優良港口還未沖刷出來,因此寧遠碼頭根本無法容納大量船隻進出。

 用它來保障遼西還沒問題,想要幫遼東三十幾萬人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吳高會著急南下,而海、蓋二州的糧食早就被吳高調走,吳高本以為等金州糧食運抵可以補給二州,卻不想金州被朱高煦截胡。

 現在海蓋二州城中無糧,又見吳高沒有營救,自然只剩下了投降這一條路可走。

 唯一讓朱高煦感到驚喜的,是糧草充沛的遼陽也投降了。

 “遼陽是如何投降的?”

 朱高煦詢問一聲,徐晟也咧著嘴笑道:“周定的弟弟周規殺了遼陽指揮使,帶著本部千戶給孟章開了城門,那海州與遼陽的《魚鱗圖冊》,估計很快就會送到這裡了。”

 “倒是意外之喜。”朱高煦雖感到驚喜,倒也沒有像徐晟這樣激動。

 畢竟在他看來,遼陽一旦被圍,投降只是早晚罷了,因為吳高這一去,便再也回不來了。

 吳高一走,就是自己舉大軍拿下遼東的最好時機。

 “瀋陽城有異動嗎?”

 朱高煦低頭編撰教材,詢問著瀋陽情況,徐晟卻搖搖頭:“那耿瓛一直在城內守城,近來巡哨的弟兄們常聽到城內有打砸聲,恐怕是柴薪不足,已經到了推屋拆木的地步了。”

 “不奇怪。”朱高煦分心回答:“雖說那吳高提前遷走了瀋陽和蒲河三所等地民夫百姓,可還是有一些百姓沒來及得遷走。”

 “瀋陽糧草充足,但柴薪卻只能通過渾河上游的撫順運送。”

 “眼下我軍拿下撫順,又巡弋瀋陽,不出半年,那耿瓛恐怕便連屋子都沒得拆,恐怕要拆城門樓了。”

 “殿下!”

 忽的,帳外傳來了高興的叫嚷聲。

 不多時,營帳外便出現了趙牧的身影。

 趙牧是朱高煦之前的親衛百戶官,後來立了功便拔擢為了指揮使,前些日子又拔擢為都指揮使僉事,負責營內文書來往和兵馬調度。

 他帶著兩名兵卒,抱著十幾本厚厚的文冊走了進來。

 在兩名兵卒將文冊放在朱高煦桌上的時候,他也作揖介紹道:“左邊的文冊是北邊孫長史重新丈量過後的三萬衛、鐵嶺衛和蒲河三所耕地情況及分地數額。”

 “右邊的,是撫順、遼陽、海州的《魚鱗圖冊》、《黃冊》和歷年《糧冊》。”

 “眼下北邊的二衛三所有田二十八萬七千餘畝,遼陽有三十九萬六千餘畝,海州二十萬七千餘畝,撫順一萬二千餘畝。”

 “諸城口數文冊上是三萬一千七百二十七戶,約十七萬口人。”

 “不過眼下被吳高、耿瓛聚集了戰兵,估計會比這預計低一些,不過也低不到哪裡去,那遼陽城遷去了瀋陽的數千百姓。”

 “就按十七萬來分田吧。”朱高煦停下了編撰,拿起幾本《魚鱗圖冊》看了看。

 老朱時期的土地丈量除了洪武二十六年出錯以外,其餘時候都沒有太大問題。

 就遼北二衛三所的丈量和文冊情況來看,基本比紙面多出一成左右,應該都是這兩年開墾後還沒造冊的新墾地。

 朱高煦翻看糧冊,發現遼陽與海州相加合計有二十四萬石,足夠他們這十七萬人吃兩個月。

 兩個月時間,自己應該可以解決遼東全境,造船準備渡海進攻登萊了。

 “九十多萬畝地,不分弟兄們點嗎?”

 徐晟小心翼翼開口,朱高煦也輕笑:“自然要分。”

 說罷他看向趙牧,略微思考過後便說道:“此前戰死的女真弟兄,每人授撫卹田五十畝,全家遷移遼陽、海州分田。”

 “他們南下後,他們在吉林的田地也一比一的換到遼陽、海州來。”

 “戰死的漢家弟兄,同樣授田五十畝,在蒲河三所分地。”

 “至於遼陽被遷移的百姓,將他們遷往長春所,發放耕牛開墾荒地,每天供二斤糧食,不得苛責。”

 “除此外,渤海四城也可以恢復每天供二斤糧食了。”

 雖然不知道金州有多少糧食,但根據戰前傅讓給出的消息來看,那裡的糧食應該不會少於五十萬石。

 渤海十七萬百姓加上遼陽等地的十七萬百姓以及五萬軍隊,這七十多萬石糧食足夠他們這近四十萬人吃到入冬。

 四個月的時間,足夠自己造船登陸山東了。

 實在不行,只要解決遼西,自己就可以向朱棣要糧食了。

 朱高煦沒有記錯的話,朱棣靖難時並未遭遇糧食問題,前期有北平與通州糧倉,中後期全靠打野。

 自己不用撐到中後期,只要能迅速拿下遼東,然後趁著造船時前往拿下大寧,遷移大寧人口填補遼東、渤海,再從朱棣那裡搞來糧食就再無後顧之憂。

 大寧的人口遷入北平太浪費了,只有給遼東和渤海才能利益最大化。

 朱高煦眼饞那地方的人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開戰之初他就等著機會。

 金州拿下後,受到困境的不止是遼東,還有依靠遼東海運運糧的大寧。

 大寧往年的運糧通道無非三條,一條是走山西懷來,一條是走北平、一條是走遼東海運。

 眼下北平肯定是行不通了,金州也被自己斷了,僅憑懷來衛這一條路線根本供給不過來。

 朱高煦沒記錯的話,朱棣起兵後,即便有著遼東的供給,大寧也在建文二年就開始鬧出糧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