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72章 翻手之間

“這雪倒是下的有些大了……”

 寒冬臘月,北邊的朱高煦還在過著抱著媳婦熱炕頭日子的時候,南邊南京城卻有一支數千騎兵的人馬往西北而去。

 站在城牆上,一身普通常服的朱元璋站在江東門上,感嘆著今年的風雪。

 那離去的隊伍,是由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率領的殿前河州衛三千騎兵。

 他們此去,是為了檢閱西北防務,同時備邊練兵。

 之所以朱元璋會派殿前河州衛騎兵隨從他們而去,也是因為他收到了一條在他看來十分重要的情報。

 那就是東察合臺汗國的黑的兒火者汗,確實派出了自己的長子前往撒馬爾罕,為的便是與帖木兒商討聯姻一事。

 這條消息對於朱元璋來說,不算什麼好消息。

 “老了……”

 朱元璋呢喃著,他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進入今年冬季以來,他的腦子也沒有幾年前那麼靈活了,身體也逐漸不聽使喚,好像慢一拍似的。

 “西邊的胡兵,真的會來嗎。”

 他轉身往城牆下走去,身後跟著身穿常服的朱允熥。

 爺孫二人步行下了城牆,上了馬車。

 路上朱元璋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那就是帖木兒是不是真的要入侵大明。

 他過往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不可能,比起入侵大明,帖木兒更像是垂涎東察合臺汗國,假道伐虢。

 這帖木兒的心思,黑的兒火者汗不應該看不出來。

 不過,哪怕帖木兒是打著假道伐虢的心思,這也足以對日後的大明造成威脅。

 “得派人去提點一下那黑的兒火者。”朱元璋這般想著,坐下的馬車也往紫禁城駛去。

 半個時辰過去,他回到了紫禁城,而朱允熥也在東宮門口下了車,朱元璋自己則是回乾清宮換回了皇帝的常服。

 收拾完自己,他一如既往的去參加了午朝,而武英殿的事情,他已經全權交給了朱允炆。

 眼下的他不太確定,自己的腦筋會不會出錯,會不會做出什麼不好的安排。

 因此所有的奏疏,他都讓朱允炆、朱濟熺與朱高熾三人處理。

 只有他們處理完,朱元璋才會在晚上時挑燈翻閱奏疏,反覆衡量每一本奏疏發出的每一條內容,直到他確定可以,才會將所有奏疏下發。

 這樣的生活,他已經有些疲憊厭煩了……

 不過他所厭煩的東西,卻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尤其是朱允炆。

 【臘月癸丑,肇慶府瀧水縣猺蠻李敬宗等作亂,李敬宗率其黨四百餘人襲神電衛,神電衛指揮郭昂戰死,廣東都指揮使司發兵討之】

 武英殿裡,感受著殿內的溫暖,朱允炆的內心也十分火熱,足以將南京城的積雪都融化。

 他已經入主武英殿三個月了,這三個月時間裡,任何事情都經過他的手,儘管還需要自家皇爺爺點頭,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他都更像一個皇帝了。

 正因如此,瞧著手中這份兵敗的奏疏,朱允炆才會面露不喜,面對眼前帶來奏疏的都督府官員,朱允炆將奏疏丟到了桌上。

 “啪……”

 奏疏落在桌上的聲音,引起了為朱允炆充當助手的朱濟熺、朱高熾關注。

 他們還在好奇朱允炆為什麼生氣,朱允炆就冷聲對眼前的都督府官員質問道:

 “四百賊寇,就襲殺了四千人的神電衛,這到底是賊寇驍勇,還是神電衛武備鬆弛?”

 “回太孫……”那官員跪在地上作揖道:“神電衛八屯二戰,僅有八百兵卒,且當時有四百人出海搜捕倭寇,這才致使神電衛被襲。”

 “那搜捕到倭寇了嗎?”朱允炆略微抬著下巴詢問,那官員卻支吾著說不出話,顯然是沒有搜捕到。

 “兩廣的倭寇,我記得不錯的話,都被楊文率舟師驅至南洋了吧?”

 “這倭寇都被驅離了,為何你們還在搜捕倭寇?”

 朱允炆步步緊逼,那官員無奈只能以頭叩地:“請太孫恕罪……”

 他好似一直在等這話,因此一見官員如此,朱允炆也不再說什麼,而是擺手:

 “罷了,許是你們懈怠了,詔令楊文平叛結束後巡視兩廣都司,節制其兵馬剿賊,此外督練兩廣各衛兵馬,不得耽擱。”

 “臣領命……”見朱允炆不再追究,那官員也鬆了一口氣,起身後作揖緩緩退下。

 待他徹底消失不見,朱允炆這才拿起下一份奏疏。

 這份奏疏,是楊文送上來的奏疏,內容是對南丹、奉議、慶遠三地改土歸流和平叛的詳細書寫。

 楊文平倭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自去年六月他平定了兩廣最後一處倭島後,沿海倭寇便紛紛逃竄南洋。

 楊文沒了事情做,恰逢奉議三地土司不奉朝廷,朱元璋便發廣西都司並護衛官軍三萬九千人歸其節制,從徵奉議等處蠻寇。

 當地人聞楊文率軍抵達奉議,紛紛逃入山林,據險自固。

 楊文率大軍主力進攻奉議,並將其平定。

 與此同時,廣西都康、向武、南丹等地也相繼爆發叛亂。

 朱元璋又派遣楊文出征,得到調令的楊文也沒有耽擱,當即率兵平叛。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征戰,廣西蠻寇叛亂基本平定。

 似乎是為了鍛鍊他,朱元璋在他平定叛亂之後,又讓他在當地主持改土歸流,設置南丹、奉議、慶遠三衛。

 眼下距離楊文進行三衛改土歸流已經過去一年,取得的成效也顯而易見。

 這份奏疏,便是楊文對軍中有功之將的報功。

 對此,朱允炆也是認真翻閱,不過在其中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東海水師百戶官楊展……”

 朱允炆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但他也沒有多想,提筆便硃批同意,將奏疏發回都督府,讓都督府評功擢升。

 不過這次的擢升,也讓朱允炆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關於吉林城的擢升,自家皇爺爺似乎一直沒有做決定。

 “……”朱允炆沉默片刻,隨後才對朱高熾開口笑道:“高熾,吉林衛與瀋陽中衛左軍千戶在吉林城立下的功勞,皇爺爺擢升了嗎?”

 “未曾……”朱高熾下意識回答,但很快就察覺到了不妙。

 在武英殿學習兩年半的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生手,朱允炆只是隨口一問,他便猜到了朱允炆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