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69章 野人來投

“這是坊中集市,排汙石蓋,下水道……”

 “這是坊中的圖紙,都是按照您制定的規矩來繪畫的……”

 吉林城的一個工地之上,亦失哈拿來了一份圖紙,一邊走一邊為朱高煦介紹四周工地對應圖紙上的地方。

 二人走在這已經修建了坊牆與火道、下水道的民坊工地上,四周到處都是正在工作的百姓。

 不過相較於漢人,他們的五官和容貌還是可以分辨出女真人的模樣。

 如今的吉林城,實際上已經是女真多而漢寡的局面了。

 五萬三千餘軍民之中,漢人只有一萬九千餘人,剩餘盡數都是女真人,比例達到了二比三的程度。

 正因如此,朱高煦再度向老朱寫了請求移民的書信,並與他說了吉林城的情況。

 如果不加大移民力度,那女真文化就會成為吉林城的主流。

 朱高煦有著自己的擔憂,也有自己的抱負,但在當下,老朱不可能毫無保留的支持他。

 走在坊內,聽著亦失哈的解釋,看著自己手中的圖紙與面前的工場,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在朱高煦心中蔓延……他在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

 如果吉林城能夠長治久安的矗立在這關外大地,並進而影響三江流域,那漢文化將提前五百年在這片土地上傳播,而不僅限於仁、宣二帝以後的龜縮遼東,更不會有清廷的柳條邊和民族隔離。

 “東西南北各二百步,建屋舍四百處,坊市一處,每坊四百戶。”

 亦失哈說著吉林城對於坊市民戶的規矩,朱高煦也認真聽著。

 在這次規劃後,這樣每坊四百戶的規制將會一直延續,而吉林城也將有五十二民坊,東西二市坊的規劃和設計。

 算下來,這次擴建過後,吉林城可容納的民戶將達到兩萬餘八百戶,計十萬四千人。

 就這還只是吉林一城的容納力度,不包括其它城池。

 在朱高煦的規劃中,肇州城和安東城也將在後續不斷招撫女真諸部的過程中聚集人口,進而修築為規模不小於十個坊,人口最低兩萬人的關外城池。

 除了這些,朱高煦還準備在今年冬季繼續打造水師,然後組建大軍沿黑龍江直下三江平原。

 盤踞在忽喇溫的阿臺外蘭,要麼投降,要麼逃跑,要麼抵抗到滅亡,別無其它選擇。

 在解決了阿臺外蘭後,他也會在忽喇溫城的基礎上新築一座十個坊的新城。

 這座新城,朱高煦將把它交給孟章管理。

 眼下,孟章與他手中原先的一百人是值得信任的,把他們派往忽喇溫城,然後在那裡鍛炮鑄槍,這就是朱高煦想要做的事情。

 洪武三十年解決這座城,提前算好火炮模數,進而坯出泥模,鍛造艦船加農炮與野戰加農炮。

 以當下三場的鐵產量,只要朱高煦想,數百門野戰加農炮會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產出。

 朱高煦並不需要攻城,以遼東的生產力,他只需要圍上幾個月,就足夠迫降遼東都司所有兵馬。

 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吉林城的糧食必須要足夠多……

 “走吧,去城外看看育苗田。”

 看完了民坊的建設,朱高煦與亦失哈走出了民坊。

 在路上,曾經的土路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拉刻有防滑線的水泥路。

 這些水泥路並不厚,路過一些工地時可以看到民夫與健婦們是如何建造的。

 他們先是將下水道和火道鋪上泥土夯實,然後撒上碎石和燒光的木炭,繼而開始用碎石和河沙、水泥開始攪拌,在原本木炭的基礎上,澆灌出高兩寸的水泥路。

 這樣的工程,放在後世看,肯定是豆腐渣工程。

 但是放在吉林城,想要三合土和青石來鋪設道路是不可能的,關外的糧食比銅還貴,而水泥產量也很有限,所以只能弄出這樣的道路。

 雖然看上去很豆腐渣,但起碼鋪設過後,百姓們走在加上不用再擔心衣服褲子會沾染上泥點子了。

 “水泥夠用嗎?”

 朱高煦看了看熱火朝天的吉林城,此刻它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大的工地。

 “不夠,但只能加工來提高產量。”

 亦失哈搖搖頭,隨後說起水泥作坊的產量。

 “此前水泥作坊只有健婦百餘人,當下卻已經有六百人,每日用石碾和石磨能夠製作三萬斤水泥。”

 “雖然已經很多,但需要用到它的地方太多,況且傅指揮使那邊修建肇州城,儘管當下只需要修建一個軍堡,但依舊需要一百萬斤。”

 “這樣看來,今年吉林城的擴建和道路的鋪設怕是不能如期完工……”

 他一邊說,一邊擔心的看向了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倒並不覺得頭疼,畢竟現在的水泥作坊就是草臺班子,使用人力來製作的效率自然不夠快,而他自己的藍圖又太大,跟不上也不奇怪。

 當下吉林城取得的成績,已經讓朱高煦很滿意了。

 如果以這個時代的重量單位來算,吉林城已經能夠年產鐵錠二十二萬斤,煤炭一百七十二萬斤,水泥則是一千一百餘萬斤左右。

 這個產量,是在吉林城從事三場工作的六千百姓努力而達到的產量。

 在這個時代,這個產量已經十分驚人了,儘管相比較後世隨便一個小工廠就能年產數萬、數十萬噸,這點產量微不足道。

 但對於朱高煦來說,這些產量,將會成為吉林城走向強盛的臺階。

 “鐵的產量還是太少了……”

 朱高煦暗自盤算了一下,以當下的鐵錠產量,頂多能做到每年生產四千套甲冑與其配套兵器。

 這還是理想化的數據,如果扣除百姓需要的鐵料,那隻能留下十六萬斤給他,而其中若是用來鑄炮,哪怕每門五百斤,每年一百門,也需要五萬斤,這麼算下來就只剩下十一萬斤。

 “十一萬斤,差不多隻能造兩千套甲冑與其配套兵器,就算加上遼東都司的鐵料,也最多能多出個五百來套。”

 “看樣子,還是得在其它地方尋找鐵礦,專供日後的忽喇溫城來研製火器才行。”

 朱高煦想著這些事情,人也與亦失哈走到了城外已經修建好的育苗田前。

 水泥鋪設的火道在地下看不到,但火牆卻十分顯眼。

 低矮的火牆加上四周砌起來阻擋寒風的夯土牆,雙重保護讓育苗田可以享受比室外高出不少的溫度。

 “比預期想的多建造了些,一共是二千四百畝育苗田,育出的田地,可以拋秧九到十二萬畝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