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20章 除夕守歲

“咳咳……”

 藥味、咳嗽聲……

 這些本不該出現在乾清宮的存在,卻在這臘月的尾巴出現了。

 躺在拔步床上,朱元璋的身體比半個多月前略微消瘦了幾分。

 此刻他正看著為自己診脈的御醫,那老御醫也在他的目光注視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完成了診脈。

 “陛下的脈象與此前依舊,還是因為寒氣入體而導致的風寒,只要繼續服用大約五副藥就應該可以痊癒了。”

 御醫如實彙報了自己診斷出的脈象,而早年當過遊方和尚的朱元璋也會時不時為自己診脈,因此他清楚這御醫說的沒有錯。

 他擺了擺手示意御醫退下,而後又示意站在角落的武官上前。

 御醫很明事理的快速起身離開,等武官上前時,他已經走出了養心殿內。

 “陛下……”武官輕聲開口,朱元璋卻咳嗽了幾聲,然後才道:“如何了?”

 “渤海王並未陽奉陰違,而是都按照答應陛下您的話在選拔工匠,護衛軍。”

 “此外,護衛軍與工匠中,已經被臣收買了十六人,即便殿下帶著他們前往了吉林衛,只要路過遼東時提前等待的人將信鴿給他們,他們也能與南京通消息,不會消息斷絕。”

 武官說出了這些天老朱吩咐他的事情,而老朱聽後也點了點頭,臉上露出幾分舒坦。

 自家孫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對自己陽奉陰違,這是當下他經歷過老三爭儲後最為開心的時刻。

 這半個多月,他一直關注著朱高煦,想看的就是他會不會瞞著自己去玩偷天換日,將一些精通火器的工匠帶入就藩的隊伍中。

 好在他沒有令自己失望,他確實按照當初答應自己的一樣如實操辦。

 見著他能這樣,老朱也就安心了些,因此對武官交代道:

 “你且派人去傳個話,就說宋國公畢竟與他師徒一場,臨行前可去拜訪他。”

 “臣領命……”武官應下,朱元璋也繼續問道:

 “武英殿裡如何?朕生病這段時間,可有什麼事情發生?”

 “並未”武官搖頭道:“晉世子帶著世子妃去穎國公府守了七日靈,之後回了武英殿也如此前一般,只是意志消沉許多。”

 “秦世子依舊,燕世子沉默了些,殿裡各種奏疏都被太孫處理的井井有條。”

 他的話說出後,朱元璋許久沒有開口,過了一字時才抬起了手擺了擺,示意武官退下。

 武官見狀退了出去,並在之後安排人去給朱高煦傳話。

 只是由於昨日的醉酒,以及與王瑄楊展二人的挑燈夜聊,因此朱高煦沒能第一時間得到傳話,好在亦失哈醒的較早,及時開門接了傳話。

 等朱高煦醒來並得知老朱的消息時,已經是正午了。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朱高煦並沒有展露出太多高興。

 不僅如此,即便之後的數天他也一直沒有去宋國公府。

 如此的等待,直到除夕夜也沒有發生改變。

 “噼裡啪啦——”

 “過節了!過節了!”

 “娘,我要去逛街!”

 “吃完飯再去!”

 黃昏,伴隨著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響起,一年一度的除夕佳節也到來了。

 比起後世的年味淡漠,物華天寶的大明王朝雖然還有著宵禁的規矩,但從每年的除夕夜開始,全天下被宵禁“禁”了一年的百姓們都獲得了為期十五天的節日解禁。

 這不是朱高煦第一次在大明過除夕和春節,只是相比較去年剛到大明而感到前途迷茫的他,今年的卻因為經歷了許多,加上即將前往北方,因此格外珍惜和享受這次的除夕。

 明初胡風甚重,但由於朱元璋與朝廷的推廣,許多唐宋時期的活動都被重新擺到臺前,而經歷二十幾年節日洗禮的大明百姓,也將除夕與春節、元宵等節日玩出了花活。

 “今日估計街上人多,你們都小心放好錢袋子。”

 臨出門前,聽著四周傳來的爆竹聲,嗅著空氣中的硫磺味,穿著一身緋色圓領袍的朱高煦一邊穿鞋,一邊交代了院裡的眾人。

 在院裡,亦失哈、楊展、王瑄三人相互為對方整理衣服,這些日子他們三人都住在這院裡,因為不止是朱高煦和亦失哈要在元宵前離開南京,楊展王瑄也要在元宵前離京前往地方上任。

 三人穿著普通的絹袍,頭上帶著網巾,比朱高煦還繁瑣。

 好不容易穿好鞋,臨行前朱高煦又摸了摸懷裡,感受到了錢袋子的存在後,這才帶著三人走出了小巷。

 一出小巷,便能看到來回拿著風車奔跑,身穿穿著胖襖的一些小娃娃。

 他們三五成群的在巷子裡亂竄,還有的在其它人家門口的鞭炮碎屑堆裡用木棍戳著,試圖找到幾個沒有點燃的鞭炮。

 這樣做有些危險,朱高煦出聲驅散他們,他們也被朱高煦的聲音嚇了一跳,但回過神來後朝著朱高煦比了一個鬼臉就跑了。

 “這些娃娃……”

 瞧著這群臉上被打上腮紅,眉心被點上花鈿的娃娃,朱高煦笑談一聲便與亦失哈他們向巷外走去。

 來到長街上,能看到的是張燈結綵的許多店鋪,它們門頭掛了許多燈籠,五六丈的寬闊道路兩旁盡是來往過節的百姓,所有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在身上。

 在這樣的節日裡,你幾乎看不出什麼人是從事什麼行當,好像個個都是鄉紳似的。

 道路中心,一輛輛花車上有許多畫著臉譜的表演者,他們在進行著最為撒歡的熱鬧活動……驅儺。

 驅儺,這是華夏傳統的驅鬼迎賽神活動。

 在華夏民間傳說裡,“年”本是一種兇殘的怪獸,所謂“過年”,就是要把怪獸打跑。

 那既然是“打怪”,自然就要組團出動了。

 因此,民間就有了歷史悠久的“驅儺”活動。

 這項活動在元代被中斷,但之後又被朱元璋與朝廷大力推廣,繼而重新在民間出現,並在二十幾年的時間中,逐漸衍生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驅儺表演。

 朱高煦站在人堆裡,由於個頭高大,他可以很輕鬆的看到那一輛輛花車上站著一對男女和一隊樂團。

 女的戴著老婆婆的面具,男的戴著老先生的面具,他們二人在最前頭的花車裡領舞,身後的樂團跟著伴奏,彈唱一些膾炙人口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