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64章 募兵之論

“小子這套辦法,本就不是為衛所服務……”

 書房內,當朱高煦的聲音響起,徐輝祖立馬就愣住了,並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著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覺得與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種陌生感。

 改動朱元璋的政策……想過這種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經埋在土裡了,自家這個外甥明明知道,卻還是敢提出來。

 一時間,徐輝祖臉色陰晴不定,他抬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卻繼續道:

 “眼下爺爺的衛所制還能用,但我觀南北隋唐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開國四十年後便戰力下降,七八十年後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謀眼下,而是謀的未來。”

 “……”聽到朱高煦的話,徐輝祖停住了要走的腳步。

 最少從他的話來看,他並不是覺得朱元璋的制度有問題,而是為了未來做打算。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可以留下來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數百年,我大明衛所制如何當不得數百年?”

 徐輝祖反問朱高煦,朱高煦卻反問:“府兵制歷經朝代幾何?”

 “這……”徐輝祖明白了朱高煦話裡的意思,那就是南北隋唐的府兵制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多個朝代在使用。

 不過相同的是,每個朝代的時間,剛好符合朱高煦所說的七八十年。

 “即便你說的有理,但依靠四十餘萬兵馬就想駐守四方,這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

 “國朝的情況我比你更瞭解,想要維持眼下的疆域,最少需要你口中的六十萬募兵,而這個數量是都督府養不起的。”

 “如果開放戶部錢糧投入都督府,那戶部就沒有餘力去修葺水渠、堤壩,國朝遲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徐輝祖還是覺得朱高煦的這套募兵制度不太現實,但他的話也確實戳中了大明日後倒臺的原因。

 在朱高煦的瞭解中,明英宗時期由於河南衛所貪腐的事件被曝光,六部在三楊的主持下,將衛所對於軍屯倉的控制權歸入了兵部和戶部。

 從此開始,原本日子滋潤的軍戶成了一群吃飯都開始要看六部臉色的“討口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軍戶人口繁衍和土地兼併的問題,吃不上飯的軍戶開始大量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