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63章 書房論兵

書房內,當徐輝祖搖頭開口說出那一番不敬的話時,朱高煦下意識看了看窗外。

 瞧著他的舉動,徐輝祖輕笑:“戍守這裡的都是我府上的人,不用緊張。”

 “倒是你……”徐輝祖用手點了點《武經總要》:“你爹要是看到這本武經總要,恐怕會立馬和陛下要人。”

 “我爹可不敢直接和爺爺要人。”朱高煦忍不住笑了出來,他知道朱棣有多害怕朱元璋。

 “他不會直接要,但他會哭窮。”徐輝祖也想到了朱棣害怕朱元璋的模樣,笑著解釋的同時,目光也沒有離開朱高煦身上半寸。

 “看來穎國公和宋國公還是寶刀未老啊……”他不由感嘆,朱高煦也點了點頭:

 “穎國公待我頗善,宋國公雖然與我沒有太多言辭交流,但府中藏書卻供我閱覽,加之有穎國公為我解答,小子許多困惑都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被一一解開。”

 “嗯,我聽說了。”徐輝祖點了點頭:“穎國公對你的評價很高,說你能文能武。”

 “之前我還不信,但是看到這本書後,我算是相信他的話了。”

 徐輝祖再次說起了《武經總要》註解,但朱高煦卻不解:“這注解也算不得高深,為何人人誇讚。”

 他雖然是註解的作者,但他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見過這本書的都在誇他。

 實際上,朱高煦也自己低估自己了。

 經歷元末明初的生產破壞,洪武年間懂文識字的人極少,而能懂得文章含義,又能做出註解的人則是少之又少。

 加上時代問題,諸多將領都會將卜算作為作戰的一部分,而朱高煦卻懶得註解,直接留下一句“鬼神之道,不可輕信。練兵之道,在於聚心”就草草了事。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朱高煦不會一板一眼的走兵書上的路子,而是在兵書內容的基礎上,添加了“自己”的見解。

 他的這些“見解”,多是借鑑後世的練兵經驗,並且他也知道什麼東西適合這個時代,什麼東西不適合。

 現代的戰術思想本質上是依託於現代軍事體系而生的,而明代則是對應明代的,如果一個勁的套用,只能適得其反。

 因此朱高煦添加的見解,是近現代軍隊和古代軍隊差距最大的軍紀和組織,以及無處不在的軍紀和組織。

 實際上如果單純將朱高煦的註解編練成一本書,那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本書中關於軍紀和組織力度的篇章或許會成為每個基層武官必學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