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256章 錦州的哥薩克

1902年11月沙皇俄國宣戰之後,堪稱華夏共和國立國之戰的“東方戰爭”,正式爆發。

 對於這場可能會決定整個國家氣運的戰爭,陳濟懷等人極其重視,並且已經運籌了許多年,很多準備工作早從兩江時代中期就開始了。

 然而,等到這場戰爭真的發動之後,沙俄軍隊卻在最初的一段日子裡,並未與其對手發生過多的正面接觸。

 反倒是國防軍因為戰爭已經公開化,可以毫無顧忌的對滿軍等北域地方勢力大打出手,推進速度得以大幅提高。

 這其中的原因,倒不是沙俄人的“客氣”,而是其在東方的兵力太少,並且多是部署在距離當前戰線較遠的地方。

 戰爭爆發之時,儘管沙俄已經提前許久就進行了增兵備戰,但礙於交通和補給保障的困境,沙俄陸軍已經部署到華夏周邊的總兵力不過20多萬人,其中大部分在東北地區。

 至於那條被沙俄人寄予厚望的大鐵路,則仍處於全力建設的階段。

 其中各主要路段的進度情況是,預計來年年初東北支線的哈爾濱至旅順段將實現通車,7月滿洲里至海參崴段將與主線連接。

 再晚些時候,大鐵路的主線將開始最後的,柏海兒湖(貝加爾湖)段的施工。

 實際上,剩下的這最後路段,卻也是最為艱難的工程,整條西伯利亞鐵路實現全線通車,則將是1904年7月的事了。

 而且,上述各路段的通車時間,僅是指其完成了單線的貫通。

 若想確保有效率的運力,還必須進行復線的建設,距離完成那些的時刻則更為久遠,據說收尾工程要延續到1916年。

 所以,沙俄官方曾經做過計算,若沒有大鐵路作為供血保障,以沙俄的國力,在和平時期僅能維持5萬軍隊長期駐紮在東北地區。

 一旦戰爭開啟,海路運輸很可能被封閉,就地進口物資也變為不可能,人員、馬匹、裝備和補給等等,都只能通過穿越西伯利亞荒原從歐洲運來,期間的消耗和時間代價都是巨大的。

 可是戰爭既然不可避免,即便前往東方有再大的困難,對於沙俄來說也已經變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