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6章 通往蘇州之路

    求援不得,陳濟懷就只能靠自己了。拋棄其他幻想,專心於防禦作戰,是眼下自救的唯一的出路。
 


    至少,他手中還有一支,雖然人數不濟,但戰鬥力卻不容任何人小覷的勁旅。
 


    經過多年分離之後,商團南軍與北軍,在特點上已經呈現出了很大的不同。南軍的弱點,已經屢次說明了,就是兵力弱。但因為是處在自己的內線作戰,也為其帶來了三大優勢。
 


    一在官長,二在裝備,三在運輸。
 


    在官長方面,領導南軍的無論是從前的陳堂,還是如今的陳濟懷,在軍事指揮能力上,都遠無法與陳濟方相比。
 


    但位於南軍身後的上海,卻設有一所商團士官學堂。從那裡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南軍輸出軍事學員。所以南軍隊伍裡的中下級官長,十分充裕。
 


    這些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年輕指揮官,頭腦靈活,往往樂於使用一些新奇的戰法,效果顯著。
 


    因此,相較北軍,商團南軍雖遜色於大規模作戰的組織和實施,卻可以頻繁的在小型戰鬥中取得不錯的戰果。可以積少成多,積小為大。
 


    在裝備方面,南軍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因為在這裡,裝備的獲取渠道豐富便捷。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購。因此南軍作戰時的火力相較北軍,密度更大,甚至與西方強軍相當。
 


    設在上海郊區的軍械廠,可以自己生產武器彈藥。但產量和品種在當下還遠遠無法滿足戰場的需求,因此只能供應商團補給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裝備主要還是得依靠進口。
 


    好在上海的洋人,倒是很清楚,正是有商團的拼力血戰,才保得上海一方的平安,也才讓他們能夠自由的往來貿易。洋人們也因此全力的保障著商團的物資供應,並且在價格上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在運輸方面,蘇南水網稠密,臨近江海,水運發揮的作用很大。
 


    早在道光二十八年,東和商行便在上海創立了股份制的“東和航業”,並陸續的置辦了一批火輪船。火輪船在水運,特別是逆流航行中的便捷程度,那可是舊式帆船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