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瑪聯盟 作品

第十三章 火炮和火藥配方(第2頁)

 本來彼得覺得火炮還得慢慢來,但是前往金帳汗國的人馬帶回了好消息。

 13世紀至14世紀,歐洲同中國的貿易主要是通過金帳汗國進行的。因此,蒙古統治者特別重視商業的發展。拔都汗和別兒哥汗在伏爾加河先後修建了拔都薩萊城和別兒哥薩萊城,後來又修建了烏維克城,在札牙黑河(烏拉爾河)河口修建了薩萊契克城。

 而作為東西方貿易的橋樑,金帳汗國自然也有一批南來北往的工匠。其中有一個從河中地區來的工匠,竟然用鐵造出了大炮。

 鑄鐵炮的出現還要等到15世紀中期,法國第戎搞出鑄鐵塊後,這項技術,漸漸外傳,並在之後傳到了和法國隔海相望的蘇塞克斯郡的威爾德。於是就有蘇塞克斯郡威爾德的鑄炮工匠,開始嘗試使用鑄鐵來鑄造火炮。因為,鑄鐵比青銅便宜太多了。

 這位叫沙夫卡特的撒馬爾罕工匠一支致力於鑄鐵炮的建造,只不過都失敗而已。好不容易造出一門,結果還炸膛了。為了研製這種前裝重型鑄鐵炮,他幾乎耗盡家財。他甚至還考慮過徹底放棄,但從多布羅加地區來的人聽說了他的事後找到他問願不願意去見見他們的領主。

 他想與其這樣等待,還不如主動出擊,說不定這個領主眼光挺長遠的。

 他想的沒錯,彼得就是目光長遠者。彼得聽到他的作品和經歷後,心裡的想法是:“人才呀,絕不能放過!”

 於是當即拍板,聘請這位工匠,並開出了每天1個英國先令的薪水(普通民眾的日收入為3便士)。

 至於炸膛問題的困擾,彼得也有解決方案。鑄鐵炮炸膛,不外乎鑄炮用的生鐵,雜質過多,比如硫和磷之類的,導致火炮身管較脆。而且,生鐵含碳量過高,強度雖高,韌性不足,並不太適合鑄炮。真正適合鑄炮的,其實是熟鐵和中低碳鋼。

 對於如何鍊鋼,他雖然不專業,但也從很多穿越小說裡學到過很多理論。比如,他就知道,英國人早期鐵炮不容易炸膛的一個重要秘密,就是使用了反射爐,對生鐵進行二次精煉。

 所謂反射爐,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熔爐(包含進氣口和出氣口)。將生鐵和廢鐵放入爐中後,爐子內的熱量,因為相對封閉的空間,無法散逸出去,抵達爐頂和爐壁後,又被反射回來,集中精煉鐵料。經過幾小時的精煉,加上添加一些造渣劑(最簡單的造渣劑就是生石灰,可用於清除硫和磷)。而後,清理掉廢渣(廢渣因為密度問題,一般是飄在鐵水上面的,撈掉就可以)後,就得到了熟鐵或鋼(需要控制含碳量)。

 而大名鼎鼎的鍊鋼平爐,其實就是在反射爐裡面加個蓄熱室而已。

 大英帝國在18世紀就完全掌握了反射爐精煉技術,這也使得,英國人鑄造的鐵炮,質量優良,不容易炸膛。而法國人因為不懂這個技術,直到19世紀早期,艦炮還是很容易炸膛。直到19世紀中期,法國和其他歐洲強國,才初步得知反射爐精煉技術。但緊接著,平爐出現了,人類進入了平爐鍊鋼時代。而火炮,也從鑄炮,進入了鍛造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