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東徐斌 作品

第392章 財政包乾(第2頁)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企業無所謂,還是交那些錢,地方政府的腰包鼓了,只有國家的財政受損了,錢大多數都被地方截流了,國家根本沒收到多少錢嘛。

  同時,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地方上為了少給國家交錢,就會拼命的壓低正常的財稅收入(錢都換了個形式,用費的名義裝進了地方政府的口袋)。地方上的財稅收入低,國家自然也就收不到錢,國家財政沒錢自然在發展上動力就不足。

  最為關鍵的是,國家沒錢,面對地方上政府的時候,說話就不硬氣,像南方某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聽宣不聽調的苗頭了,這可是要命的問題。

  曾經有一個說起來可悲又可笑的事情。國家需要用錢的時候,財政卻拿不出錢來,當時的財政大佬,厚著臉皮挨個省市去借錢,滬粵那幾個地方,卻摳摳搜搜的像打發叫花子。當西海省把本省攢了幾年的財政結餘八千萬,全部拿出來上繳國家,支援國家財政的時候,一個省部級高官,竟然當場感動的淚流滿面。

  可想而知,當時的國家財政有多窮了,這才有了後來財政收權、國地稅區分收繳的財政改革。

  國家財政有錢了,這才有了後來“基建狂魔”的稱號,這才有了高速高鐵點滴開花的局面,這才有了軍艦下餃子的盛況。這才有了國家的完整,沒有出現各地割據自行其是的大一統,維護了國家的權威。

  在青山縣也不例外,河東村的企業享受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但省下來的錢,大多還是被以各種攤派和其他方式收回去了。在這一點上唐偉東非常注意,不管是稅還是費,該交的一分不落,就是怕被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