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726章 第三次移民潮(第2頁)

    李巖略微調整儀態,他走近乾清宮。

    這是他成為戶部尚書之後,第一次單獨受到皇帝蘇河的接見。

    李巖都沒有想到,戶部尚書這個關鍵職位,竟然能落到他的頭上。

    他這也算是簡在帝心。

    這與他奉行明哲保身的做事態度脫不開。

    任何一個心中有抱負的帝王,絕對不會允許大臣結黨,侵犯到皇權。

    李巖看著朝廷渣渣呼呼的那些人。

    他作為一個局外人,看他們起高樓,看他們宴賓客,看他們樓塌了。

    他漸漸也看明白,皇帝蘇河的做法。

    皇帝蘇河胸有溝壑,想出太多的治國理政之道,他卻不知道哪一條道路,更加適合帝國。

    皇帝蘇河執行一個笨辦法,慢慢試著來。

    試成功了,主事的官員就會高升。

    錢明義、林文靜、韓翠柏就是這樣升上來。

    搞出問題,那就是這些官員的錯,把這些官員罷黜,有問題的政策自然就能調整過來。

    李巖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在官場上絕不冒頭,一直奉行著蕭規曹隨,做一箇中庸的官員。

    這樣升的慢一些,但絕對不會出錯。

    他卻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戶部尚書,這可是六部之中,與吏部並稱為上二部。

    戶部掌握著全國的戶籍人口,對於帝國的變化了如指掌。

    更關鍵的一點,戶部掌握著財政大全。

    戶部因為稅務局的出現,失去了收稅的權利。

    但朝廷怎麼花錢,卻一直由戶部管理。

    哪怕是大都督府,每年的軍費都需要經過戶部的審核。

    李巖知道他是戶部尚書,那就絕對躲不開,為皇帝蘇河實驗新政。

    被動的接受,不如主動請求。

    主動請求,還能掌握大概方向,躲避棘手的問題。

    戶部尚書李巖走進乾清宮,他恭敬地行禮。

    “臣,戶部尚書李巖,拜見陛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皇帝蘇河緊接著問道,“李尚書求見朕,有何事要彙報?”

    李巖拿出奏疏,遞給周方志公公,同時開口說道:“臣接到青島、松江、寧波、福州、廣東等海關統計的數據。

    只是三月有餘,國內就像海外藩屬國,移民了五十多萬人。

    移民的費用,全部都是由藩屬國出,對帝國的財政沒有什麼影響。

    但這可是每月移民將近二十萬人,這個數額太高了,持續下去。

    帝國的人口會急劇降低,到時候會把國內的人抽乾。

    帝國這麼大的疆域,沒有足夠的人口,連疆土都守不住。

    陛下一定要慎重,為十幾二十年後的情況考慮。”

    戶部尚書李巖剛任職,他就看到帝國內出現這麼大的危機。

    他不知道藩屬國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帝國對於人口遷移,幾乎沒有任何阻擋。

    帝國現在人口底蘊厚足,還沒有餓過凸顯出來。

    等到帝國人口持續流失,少量的人口守著空曠的土地。

    只需要一場消耗人口的戰爭,帝國就會全面崩盤,連上戰場的人都湊不齊。

    皇帝蘇河聽到戶部尚書李巖擔憂這件事情,哈哈哈一笑。

    “李尚書,你是否知曉帝國從立國以來,出現了幾次移民潮。”

    李巖聽到皇帝蘇河這樣問,他只能先回答這個問題。

    “移民潮,那隻能是出現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規模的移民,這樣才算移民潮。

    據臣瞭解,帝國從立國以來,一共出現了兩次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在帝國內部進行移民。

    以帝國拿下朝鮮半島為起始點,到收復東南各省為終結。

    帝國為了掌控海外行省,歷經十多年,像這些地方一共移民了五千多萬人口。

    再綜合海外行省各地移民的遷徙,移民人數在一億以上。

    第二次移民潮,那就是各位王爺前往海外建國。

    這些年來的移民規模,每家至少都是上百萬。

    一共有一千三百萬人,移民到海外藩屬國。”

    皇帝蘇河聽完李巖尚書的話,他滿意的點點頭,道:“數據掌握的很精確,在朕的印象中,移民人數與這個數據差距不大。

    李尚書,你應該能察覺,這兩次移民潮,都是朝廷主動推動,知道朝廷為什麼耗費不菲資金做這種事。”

    戶部尚書李巖腦筋轉得很快,他之前不是戶部尚書,卻也想到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