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51章 “黑虎掏心”之計(第2頁)

 此時,公孫述眼見劉秀已經吞併了隴右,兵鋒直指蜀中,遂令大司徒任滿、翼江王田戎、南郡太守程泛等將領率數萬兵馬,一路從北進擊隴右,一路沿江乘竹排下江關(今四川奉節東),北麓兵馬早在輔助隗囂之時,就嚐到了劉秀的厲害,因此此番也不過是佯攻。

 公孫述的重點是在南路。早在數年之前,公孫述便有進取中原的心思,他認為,荊州乃天下之腹,自己坐擁蜀中,只要奪取了荊州,進可以奪取江東和中原地區,退亦可以保蜀中割據之地。果然,這麼些年,公孫述勤練水兵的功夫沒有白費,在水陸兩軍的聯合夾擊下,蜀中軍隊很快就擊破了劉秀的威虜將軍馮俊等部,攻克了巫縣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孫述的軍隊因此得以佔據荊門、虎牙(此處之虎牙、荊門皆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荊門山在南,江水從中而過。其具體地址在今湖北宜昌東南),並橫江架起了浮橋和塔樓,立攢柱堵住水道,安營紮寨以阻擋漢軍的進攻。

 此一役,公孫述大軍初次嶄露頭角,讓劉秀大軍嚐到了苦頭。雖然他們進軍荊州的計劃卻沒有實現,但是卻依靠荊門建立了堅固而險阻的荊門山防線,成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為以後奪取荊州等地提供了平臺。此次蜀中軍隊之所以沒有能夠迅速的奪取荊州,就是因為當他們攻克荊門之後,劉秀大將岑彭率軍前來,意圖奪回荊門,公孫述的蜀中軍隊由於實力有限,只能自保,總算在敵軍的多次進攻之下,守住了荊門。

 從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劉秀一直在訓練自己的水軍,前番多次進攻荊門失敗,都是因為水軍上敵不過蜀中軍隊。經過兩年的訓練,漢軍水兵人人磨刀霍霍,士氣大勝,準備在接下來對蜀中的進軍中,實現自己的功名大業。這些年,蜀中也沒有閒著,勢力不斷壯大,劉秀在徹底地穩固後方之後,終於覺察到時機已經成熟,便決意對蜀中用兵,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

 其中,任命大將岑彭和來歙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大舉伐蜀。北部可以憑藉漢中、西涼、隴右等地的地形優勢,只要能夠突破川蜀的關卡,就能夠長驅直入,直達蜀中首府益州。

 經過前番幾次攻伐荊門蜀中軍隊的失敗,岑彭也從中總結以往的一些教訓,開始進攻荊門。關於這一戰,歷史上曾被重點描述,當時公孫述的軍隊在三峽下游架一座橫貫長江並有軍事塔樓的浮橋,浮橋與長江兩岸的要塞相連。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月末,漢的水師開始對荊門發起進攻,並借東風之助逆流而上駛向浮橋。漢軍戰船上面早就佈置了巨大的火炬,本來蜀中軍以為自己這一戰應該是勝券在握的,豈料敵人竟然一者借風,二者借火,將浮橋迅速點燃,浮橋著火倒坍,溺死者數千人,蜀中軍隊沿江兩岸的軍事要塞變成孤立無援、首尾難顧的所在,猝不及防之下,蜀中軍隊頓時亂了手腳。漢軍終於一鼓作氣,打通了由荊門入蜀中的水路。然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中軍隊邊打邊退,更是在一路上盡力毀去為了東征而修築的道路。

 公孫述哪裡料到,昔日為了成就統一天下的皇圖霸業所修建的道路,此刻竟然成了漢軍滅亡自己的捷徑。幸好蜀中軍隊在守衛之上很有經驗,才堪堪延緩了漢軍的進攻。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蜀中軍隊和漢軍出於膠著狀態之時,漢軍早就著手準備的殺手鐧發揮了效用。早在進攻荊門之前,漢軍就瞭解到,川蜀將領之中,王政與大司徒任滿素有嫌隙,而且王政此人也是頗有見識之人,看出天下大勢的主動權其實一直都掌握在劉秀的手中。無論是軍事實力,政治地位以及這麼多年所體現出來的劉秀的治國才能,公孫述都要略遜一籌。於是,漢軍中派遣說客前來,悄悄地與王政接洽,王政當即同意了漢軍的建議,答應在漢軍攻伐荊門之時做漢軍的內應,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政還獻計用火攻燒燬浮橋。當漢軍和蜀中軍隊正在血戰之時,早就埋藏在大司徒任滿身邊的王政終於動手了,他趁大司徒任滿調集親兵前去禦敵的機會,率領自己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抓住任滿,並順勢將其斬殺,隨即向漢軍揮舞白旗致意。蜀中軍隊在田戎的帶領下,向西敗退到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