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06章“昭宣中興”(第2頁)

    劉詢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因而他在選任郡國守相,對於標準的制定和施行十分慎重和嚴格,其間規定:郡國守相首先必須由朝中大臣舉薦,其次則需要皇帝親自召見考核,考察其治國安邦之術。

    另一方面,不輕易提升調動上述重要官員,不管他們有多大的功勞。國家只會另外尋求對策,給良吏以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獎勵和褒獎。

    《漢書·宣帝紀》記載說道:“至於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這是當時宣帝對於親信近臣升遷貶謫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對此,上至朝中一品大員、小到地方郡守縣令,在政令施行之初,都不太理解皇帝的心思,宣帝於是坦言道:“郡守是‘吏民之本’,如果時常調動變易就不會被其屬下尊重,上下難以相安;如果實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將長時期在職,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會‘服從其教化’”。

    為了表示對治理地方確有優異政績的郡太守的獎勵,宣帝會向其頒佈璽書嘉獎勉勵;在原有的薪俸基礎上增加俸祿;賞賜金錢若干;甚至拜爵至關內侯,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譽與經濟利益。

    膠東相王成就在“考績”中被認為安撫了大量流民,“治有異等”,因此得到了明詔褒獎,被宣帝提升其俸祿為“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而此前被貶的一代名臣黃霸,在出任潁川太守的八年裡,勵精圖治,使得郡中大治。考核結果出來,宣帝遂下詔稱揚,並給予“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額外獎賞。他們的職務儘管沒有升遷,但是因為政績得到肯定,自然會更加勵精圖治,以報浩蕩皇恩。

    與此同時,皇帝此舉,還可以讓他們成為為官者效仿的榜樣,可以刺激了政風吏治的改善,其意義之長遠遠遠高於一般人所能預見。這些循吏或良吏執法公平,恩威並施,“所居民富,所去被恩”,故而得到當世之人的一致好評。

    “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

    人們將對於各處廉潔又能的官吏的好印象,都轉化成為對於宣帝的崇敬和支持,一時之間,劉詢的偉大形象,直追漢武帝。

    從漢宣帝對吏治的改革良臣的獎賞可看出其的確是個勤政愛民,擁有著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是,仁政之君也有鐵血的一面。

    及至霍家被誅、宣帝當政,劉詢便開始在刑罰上進行改革,強調嚴刑峻法,著手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汙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就連他也因為貪汙而被告發。劉詢震怒,田延年有功,並且一直被劉詢引為重臣。這次他犯罪,正值宣帝改革刑罰之際,萬萬不能夠因他一人而耽誤了國家大事,雖然朝中大臣多為他說情,認為“春秋之義,以功覆過”,但劉詢最終沒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詣廷尉”受審,擬以重罰于田延年,田延年無奈之下畏罪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