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7章 張良來投(第2頁)

   人不可能一直走黴運。就在這段很倒黴的日子裡,劉邦與張良相遇了。

   張良的大名,可以說在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歷史上有幾位被神化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的神人:頭一位是西周的姜子牙,第二位就是西漢的張良,之後還有初唐的徐茂公、明朝的劉伯溫。

   張良以謀略著稱,算是一個謀士。他字子房,是戰國七雄韓國貴族後裔。張良的祖父張開地輔佐過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張良的父親張平輔佐過韓釐王、韓悼惠王,都是當時的相國。到了張良這一代,他還沒等到做官的年紀,韓國就被秦國滅了。

   秦始皇對張氏一族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趕盡殺絕。《史記》記載:“韓破,良家僮三百人。”韓國滅亡了之後,張良家還有實力養著三百僕役。說明秦始皇並沒有對張家下手,不過也沒用張良做官。張良心裡自然是不甘心。且不說他自己做不成相國,韓國對張家也有知遇之恩,這正是國恨家仇,不能不報。因此,張良把家財全投入到反秦事業中,連親弟弟死,他都沒捨得花錢辦葬禮。不過根據史料來看,張良這些錢也沒花對地方,只做出一件轟動全國的大案——錘擊案。

   公元前220年,始皇嬴政第三次出巡,目的地是現在的山東煙臺市北邊。

   皇帝出遊自然是驚天動地。張良當時正在淮陽(今河南周口淮陽縣)學禮,得到這個消息,立即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

   他首先找了一個被稱為滄海君的人。關於這個滄海君是誰,是歷史上的一個謎。有人說可能是一個東夷領袖,有人說是東海的神仙,有人說是一個隱士的綽號。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滄海君也是個反秦志士。張良見到滄海君,請滄海君幫他找了位可靠的大力士,又打了個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大概類似於現在體育競技中的鏈球。

   準備妥當之後,張良帶著大力士埋伏在了秦始皇此次東巡的必經之路——陽武博浪沙,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準備刺殺秦始皇。當時沒什麼情報機構,秦始皇對於危險一無所知,乘著鑾駕,在儀仗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從博浪沙經過。就在這時,張良一聲命令,大力士掄起鐵錘,擲向儀仗中的一乘鑾駕。雖然秦始皇事先不知情,但是按照慣例,帝王出巡都會準備多乘帝王專用的鑾駕,帝王不一定坐其中的哪一乘,其他的空著,為的就是防備刺客。張良看見那麼多輛車,有點懵,也沒辦法湊到跟前挨個確認,只能撞大運。結果,也不知道是張良沒猜對,還是大力士的準星有偏差,鐵錘砸在了沒人的鑾駕上。

   張良和大力士可沒管結果,鐵錘扔出去之後,兩人拔腿就跑。另一邊,儀仗隊頭一次遇襲,也很慌亂,錯過了捉拿刺客的時機。雖然是虛驚一場,但是秦始皇仍然震怒不已,命令全國戒嚴十日,搜捕刺客。那時候也沒有電話,只能靠驛卒騎馬往來傳遞消息,不可能做到全國步調一致。因此,張良很容易就脫身了。

   張良一口氣逃到下邳,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邳州市,隱姓埋名藏了十年,成了遊俠。

   在下邳藏身的日子裡,據記載,張良遇到老神仙黃石公,演了一出“圯橋三進履”的戲,這是耳熟能詳的故事,毋庸贅言。末了,黃石公留下一本《太公兵法》,說讀好這本書,就能輔佐帝王成就霸業。說完,黃石公“嗖”的一聲憑空消失。天上神仙的瞬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