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4章 斬蛇起義(第2頁)

   據說,劉邦斬蛇之後繼續往前趕了幾里路,實在不勝酒力,躺在地上睡著了。跟著劉邦的十幾個人不見劉邦回來,就一起去尋。尋到劉邦斬蛇的地方,看見一個老太太坐在那嗚嗚哭。有人就問:“你在這哭什麼呢”老太太一邊哭一邊說:“有人把我兒子殺了,我能不哭嗎”有好打聽的問:“怎麼回事,你跟我們說說”老太太回答:“我兒子不是一般人,是白帝的兒子。他今天變成一條蛇擋在路上,結果被赤帝的兒子給殺了!”眾人認為老太太在胡說八道,正要拆穿,老太太突然在眾人眼皮子底下不見了。後來眾人找到劉邦,把這事說了。劉邦從此成了赤帝的兒子,跟隨的人也稱劉邦是大神之子,日益敬畏。

   白帝是中國上古五帝之一,東夷人的首領,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有說法稱白帝就是少昊。總之是神。赤帝則為炎帝,中國上古五帝之一,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也是神。

   《史記封禪書》記載:“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是時丞相張蒼好律歷,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內赤,與德相應。如公孫臣言,非也。罷之。後三歲,黃龍見成紀。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歷服色事。”

   種種跡象表明,劉邦斬蛇或為史實,而所謂的“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殺”等一系列神話純屬杜撰之言。史書所載不能不信,也不可盡信。這則傳說的起源,大概是劉邦為了提升人氣、擴大隊伍,與人串通之後造的謠。

   後世常有人說“高祖斬蛇起義”,這也不符合事實。此時的劉邦手下不過十幾人,連兵器都不齊,哪裡談得上造反,不過是帶了一夥人落草為寇。

   劉邦當了山大王之後,據說秦始皇稱“東南有天子氣”,因此屢屢東巡,要用自己的王霸之氣鎮壓東南天子氣。秦始皇浩浩蕩蕩地出遊,劉邦怕被剿,就帶著隊伍到芒碭山(今天的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打游擊。

   那時候地廣人稀,山賊生意不好做,難得開一次張,劉邦等人過得跟野人一般。多虧呂雉時不時能帶點東西來,大家不至於餓死。趁這個機會,劉邦還有閒心造謠。呂雉每回來探親,總能找到行蹤不定的劉邦。劉邦當著大家的面故作驚訝地問:“你怎麼總能找到我呀”呂雉也跟著演戲:“那有什麼難處你住的地方天上有云氣。我看著雲氣找你,就找到了。”望著雲氣找人,實屬胡言亂語。這其實根本就是劉邦和呂雉串通好了的。其他人可不知道這夫妻二人裝神弄鬼,以為是真事。許多被嚴刑峻法逼得活不下去的人就有了“實在不行投奔劉季當山賊”的念頭。

   一直到這個時候,劉邦眼前仍然是漆黑一片,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反秦劉邦沒這個膽量。一直當山賊東躲西藏、提心吊膽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在劉邦帶著隊伍躲進芒碭山做山賊的日子裡,山外的世界變得越發精彩。

   秦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繼位!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了反旗,第一個吃了帝國的螃蟹。

   有時候,當第一未必是好事。

   畢竟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

   陳勝、吳廣走投無路率先起義,最終也率先被剿滅。但是,這場起義給山大王劉邦的命運帶來了轉機。

   陳勝、吳廣起義後,接連攻城拔寨,在陳縣樹起了王旗。附近郡縣“苦秦久矣”,紛紛殺官造反,響應陳勝。起義勢頭如火如荼。轄區就在張楚政權邊上的沛縣縣令心慌了。

   集結戰士抵抗張楚作為區區一個縣令,別說要兵沒兵,就算募集了一批鄉勇,兵器都湊不齊。盡忠報國千古艱難唯一死,縣令可沒打算為大秦搭上自己的性命。思來想去,縣令認為還是應該舉沛縣向陳勝投降,先熬過這一關再說。

   投降也不是縣令一個人說了算。別看他在沛縣官最大,手下要都不同意投降,他也降不成。因此,縣令把功曹蕭何和管刑事的曹參找來。這兩個人在縣裡都是說得上話、很得人心的。縣令首先發表了一通“為使本縣免於戰亂之苦攜沛縣投降”的高調開場白,然後很民主地徵求蕭何、曹參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