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34章“上黨從來天下脊”(第3頁)

    有人認為韓國的南陽應該在今天的河南沁陽縣一帶,胡三省對於這一地區進行了分析:韓國的南陽,就是河內、野王一帶。只可惜,對於野王的確切位置則語焉不詳。歷史上普遍的觀點認為,野王就是今天的沁陽縣,韓國的南陽、古代的野王、今天的沁陽,指的是一個地區。可是以後的歷史卻是,兩年之後,白起佔領了野王,這種重複性攻擊,是不應該發生的。

    而《中國曆代戰爭史》則指出,韓國的南陽就是今天河南沁陽縣,只是野王並非沁陽,而是河南博愛縣。這樣解釋,一切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

    白起此舉戰略意圖明顯:鞏固邢丘、懷邑、太行山一帶的防線,以切斷韓國和魏國的聯繫,進而掌握整個三晉之地的局勢變動。

    又過了一年,白起再率部攻克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了韓之上黨郡同韓國的聯繫。這樣一來,上黨(今山西長治)就成了韓國懸於境外的一塊飛地,頃刻之間就會被秦軍滅亡。

    上黨地區是秦國和趙國爭奪的關鍵地帶。《荀子》稱上黨為“上地”其意思就是指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而《釋名》對上黨一地的解釋是:“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上黨地區地勢險要,古時一直為兵家必爭之地,“得上黨可望得中原”是當時最流行的說法。除此之外,上黨還是傳說時代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堯舜禹、夏商周,各個時代的都城都大多圍繞上黨建設,而且每個都城之間相隔不過百里。向西,就是臨汾盆地,為堯都平陽所在地;向東再行走百里之地,則是殷商都城安陽;向南則是夏朝都城陽城、周代都城洛陽;向西南則是舜都蒲坂和大禹都城安邑,也就是著名的運城盆地。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群雄並起,韓、趙、魏三晉之國都在此地同時設置了自己的郡,而且都為其命名為上黨。即韓國上黨、趙國上黨、魏國上黨。

    上黨地區位於今天山西省的東南部,主要為長治和晉城兩座城市,它身處高地,卻在群山的環抱之中。它的西南部為王屋、中條兩座大山,與今河南省分界;東部與東南部是太行山脈,與今天的河北、河南兩省分界;北面是五雲山、八賦嶺等山地;西面則是太嶽山脈。由此可見,其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清代狄子奇《國策地名考》對上黨的解釋是“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蘇東坡也在詩詞中讚歎道:“上黨從來天下脊。”

    當時從上黨可俯瞰中州,其與河東、幷州相連,是當年晉國咽喉的咽喉之地。由此可見,秦國如果能夠得到上黨,退可以依仗太嶽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進可以攻擊韓國都城新鄭,威懾魏國都城大梁,威脅趙國戰略重地長平。秦軍對此地勢在必得,到時白起就能夠實現和趙國軍隊的真正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