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27章一場驚濤駭浪就此醞釀(第2頁)

    正當范雎準備親自動手、自力更生之時,秦王頒佈諭令召見王稽。王稽遂向秦王彙報前去魏國出使的情況,完事之後,見王稽還不肯離開,秦王正自奇怪。王稽遂說道,此次自己出使魏國,雖然在外交上平淡如水,但卻並不是沒有多少收穫。因為這一路過來,他閱人無數,竟然叫他覓得了一個天下奇才,名字叫張祿。只要他能夠得到秦國的重用,秦國的國力定然能夠蒸蒸日上。

    這一席話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所以也沒有引起秦王的任何興趣。為了不失掉王稽的面子,秦王遂讓他給范雎安排一個住處,有時間自己再去召見他。

    於是,范雎便決意安心等待下去,然而這樣的等待過程,竟然在轉眼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范雎覺得,當初秦王只是在敷衍王稽,自己這樣等下去也是徒勞,只能孤注一擲,用言語激秦王賜見。這一日,范雎求人向秦昭襄王舉報家門,說道:“現有魏國張祿先生,如潛龍下凡來到秦國,才華恣肆、思維敏捷、智謀出眾,為天下辯士,特地前來朝見秦王,輔佐秦國完成千秋霸業。”

    此外,范雎還進一步稱述,其間不乏危言聳聽的味道:“秦國勢如壘卵,失張祿則危,得張祿則安。”然而天機不可洩露,更不足為外人道也,因此,范雎要說的大部分關鍵,只可以當面和秦王說,不可以讓人代為轉達。

    可惜了范雎的一片苦心,因為秦昭襄王的價值觀已經形成,對於天下策士辯客,他沒有半分信任,只是以為他們都是欺世盜名之輩,因此,任你有千條妙策,他就是不聞不問。就這樣,范雎的投效之心,再一次付於流水。和往日一樣,范雎繼續住在下等客舍,粗茶淡飯,在焦慮煩躁中度日如年,轉眼又一年時間過去了。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是范雎到達秦國的第二年。這兩年時光,范雎雖然都在艱難的等待中度過,但是他的時間並沒有就此白費。他利用時間,閱讀天下典籍;經過王稽的介紹和自己的觀察,對於天下局勢也瞭如指掌;時常和王稽辯論,每一次都讓王稽唏噓不已。只可惜,王稽在這兩年的時間內,也很少見到秦王。即使他再怎麼有心想要向秦王推薦賢才,秦王卻不給他機會,也不會有什麼用處。

    范雎見此,開始時還有一些灰心,但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昔日商鞅來到秦國,不也是歷經波折才終於和秦王相見嗎?只是那時候不是秦王考察商鞅,而是商鞅在考量秦王的變法決心和禮賢下士的誠心。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正當范雎在秦國都城咸陽大街上了解民情之時,一個消息的傳來給范雎攻擊政敵提供了借題發揮的機會。原來,這一日秦國竟然貼出告示,說秦國即將攻伐東方齊國的剛、壽。這讓范雎大吃一驚,這秦王怎麼會如此糊塗呢?齊國遠在東邊,中間還隔著三晉之地的魏國、趙國,搞不好會落得個兩面夾擊,即使攻克了齊國,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

    回去向王稽一打聽,范雎的疑惑轟然解開。原來,這個諭令的頒佈,並不是秦王的意思,而是魏冉自作主張,因為陶山是丞相魏冉的封邑,旁邊就是齊國的剛、壽,丞相魏冉此舉,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封地。

    機會就這樣降臨到范雎的身上。經過兩年時間的考察,范雎基本上了解了秦王的性格特徵、辦事風格以及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也讓他暗自慶幸:當初沒有貿然指出魏冉和宣太后等人的不是,如果當時自己一到秦國便鋒芒太露,不僅宣太后勢力集團不會饒恕自己,就連秦昭襄王說不定也會獻出自己,向其母后表示忠心。然而經過這兩年時間的變動,魏冉等四貴更加目無王法,眼中根本沒有秦王,秦王對他們的不滿,也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