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52章敗亡是必然的(第2頁)

    在黃池會盟上,晉國便是吳國稱霸的主要競爭對手。吳國先是與晉國比起了家世,《左傳》中記載說:“秋,七月辛丑盟,吳、晉爭先。吳人曰:‘於周室,我為長。’晉人曰:‘於姬姓,我為伯。’”吳國人的先祖是周太王的嫡長子太伯,因而吳人說:“在周室之中,我們為長。”但是晉國人也不甘示弱,憑藉晉國一直以來的大國地位及傳承了中原正統的姬姓文化,所以晉國人說:“在姬姓諸國中,我就是大哥!”因而吳、晉之間爭持不下。

    吳王夫差隨後聽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越國突然襲擊吳國,殺死了夫差的兒子還放火燒了姑蘇城。吳王夫差為了封鎖這個消息,把知道此事的親信都殺了。吳王夫差為了儘快完結黃池會盟,便接受了王孫雒的建議,再次以武力威懾晉國。晉國害怕吳國恃武而鬥,幾乎是默認了吳國的稱霸行為,在歃血的時候讓吳王夫差為先。吳王夫差終於在與中原諸侯的會盟中爭得了霸主的地位,但是自此以後吳國也急轉直落,不久就被越國所滅。

    雖然吳國在黃池稱霸,但在文化上中原諸國仍對吳國存在偏見,這也就是為什麼史書中對此次會盟都只是寥寥幾筆的輕描淡寫。由此可見,黃池之會不僅是吳國的稱霸行為,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在越國突襲吳國之前,有一個人就早已經發現了端倪。

    吳王夫差戰勝越王勾踐之後,吳國開始積極尋求稱霸中原,逐漸忽視了對越國的防備。此時的吳國只有一個人清醒地認識到越國的危險地位,並時刻勸諫吳王夫差要提防小心。

    在越國請降之初,伍子胥就以少康復國的故事勸諫吳王夫差不要接受,而要藉此機消滅越國,但是吳王並沒有聽從伍子胥的意見。在吳王夫差準備起兵徵齊之時,伍子胥則進諫說:“我聽說勾踐現在生活節儉樸素,親自下地耕種,吃飯只有一個葷菜,而且他悼念死者,撫卹傷病之人,與百姓同甘共苦。這樣的人如果不除掉,一定會是吳國將來的隱患。現在越國對於吳國來說,是心腹之患;而齊國對於吳國來說,只是疥癬之疾。如果大王不顧心腹之患的越國,而去攻打齊國,這對於吳國來說是很危險的。”吳王夫差不聽,率大軍與齊軍戰於艾陵,大敗齊軍。

    吳王得勝歸來後,越王勾踐率群臣來向吳王祝賀,並獻上許多禮品。吳王夫差很高興,但伍子胥又十分擔憂地對吳王說道:“越國是我們身邊最危險的敵人,現在大王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騙,只顧與遙遠的齊國征戰。對於吳國來說,即使打敗了齊國,也並沒有什麼用處啊!《尚書·盤庚》早就說過:‘有顛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遺育,無使易種於茲邑。’這樣商朝才能有後來的興盛。請您多多關注越國,不要一心征討齊國,否則日後只怕悔之不及了。”然而,現在的吳王根本聽不進去伍子胥的話,仍舊自行其是。

    此後,越王勾踐又向吳王夫差進獻了兩名美女,其中有一名就是西施。吳王夫差見到西施之後,立即被她的美色所迷,大為高興。伍子胥依然勸諫吳王不要接受越王的進獻,可是早已入迷的吳王哪裡還聽得進伍子胥的話?他欣然接受了越王的進獻,並大讚越王的忠心。

    此時的吳國,在逐鹿中原彰顯國力的同時,國內政局也日益腐化,外強中乾。越國的大夫文種便對越王勾踐說:“吳國現在國勢漸衰,吳王也越來越驕奢淫逸,我們不妨向吳國借糧一次來試探吳國的態度。”於是勾踐便派人去向吳國借糧食,雖然伍子胥竭力勸阻,但吳王夫差卻欣然同意了借糧給越國,而且對於伍子胥總是反對自己的意見也越來越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