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29章強權政治下的小國(第2頁)

    當年七月,楚莊王帶領的王師與子越椒帶的若敖氏在皋滸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子越椒連續兩次將箭射向楚莊王,莊王僥倖避過。王師看到來勢洶洶的叛軍,心裡有些害怕,有退卻的趨勢。為了穩定軍心,楚莊王急忙派人去巡視軍隊,並散佈自己編造的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子越椒之前所用的兩支箭都是偷王室的,當年楚文王攻克息國之後,獲得三支神箭,其中的兩支被子越椒偷走,現在兩支箭已經用完了,他們再沒什麼可怕的。

    王師軍心穩定之後,戰鬥力驟然上升,眾將士一邊擂鼓,一邊前進,若敖氏一族大敗,子越椒及其同族許多人都被誅殺。當時楚國的刑罰制度與中原諸國一樣,實行的都是連坐、族誅,然而子文的孫子克黃卻僥倖逃過一劫,沒有被楚莊王誅殺。這是因為子越椒叛亂的時候,時任箴尹的克黃作為楚國使者正在出使齊國。

    在返回楚國的路上,經過宋國時,克黃聽到了子越椒帶領若敖氏發動叛亂的事。他的隨從都勸告他暫時先不要回國,克黃卻認為自己奉王命出使齊國,如今面對族人叛亂,如果因為害怕受到牽連而不肯回國,是違背出使之命的。如果他現在因為畏禍而不回國,四處流亡,是沒有國家會尊重和接受他的。

    出於這樣的考慮,克黃以君命為重,回到了楚國。一到郢都,他就主動請罪伏法。楚莊王看到克黃不畏生死,為了向他覆命而堅持回國,又聯想到他的祖父子文為楚國的強盛而做出的努力,覺得克黃跟子文一樣都是忠誠而正直的人。所以,他最終決定赦免克黃,讓其免遭連坐。

    楚莊王自即位以後,這是他所面臨的最大的一次內部危機。平定若敖氏一族的叛亂,剷除子越椒,消除了楚國王族中的大族對楚莊王王權的威脅。之後,沒了後顧之憂的楚莊王開始一心對外爭霸。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的爭霸非常激烈,處在兩個大國之間的許多小國如陳、鄭、宋、蔡等都經歷了十分慘烈的戰禍。這些小國作為兩個大國的附屬,沒有能力自保,一般是爭霸的兩方哪方處於上風,就歸附於哪個國家。作為晉楚爭奪的重點,這些國家總是戰火不斷。

    楚國陷於內亂時,原本歸附於它的陳國在晉國的武力脅迫下背楚向晉。楚莊王平定叛亂之後,就帶兵去陳國興師問罪。陳國在楚國的威脅之下,又不得不背棄與晉國的盟約,重新與楚國結盟。陳國雖屈服於楚國,楚莊王卻還是不放心,甚至想把陳國變成楚國的一個縣,幸虧被楚大夫申叔時勸阻,陳國才保留下來。

    鄭國作為一個比陳國國土面積大的國家,在晉楚爭霸中所受的戰禍更為嚴重。從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96年,僅晉國就五次對其用兵,楚國更是七次討伐鄭國。十三年中,鄭國幾乎年年遭遇戰禍,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遭到兩個大國的夾攻。夾存在大國中間的小國永遠是沒有好的環境的。

    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晉國因為鄭國背晉向楚而對鄭國進行討伐,晉軍一直打到郔地,鄭國為求自保,無奈之下與其講和。當年夏天,楚國就派兵前來問罪。魯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鄭國在楚國的武力威脅下與楚國講和,很快,晉國又聯合宋國、衛國、曹國對其進行討伐,鄭國又只好背楚親晉。當年冬天,楚國就又來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