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21章晉大夫主盟之始(第2頁)

    由於陽處父是晉襄公的老師,因此晉襄公很重視他的意見,於是在董地再一次舉行閱兵,改任趙盾為中軍將,狐射姑為中軍佐。狐射姑無端被陽處父幾句話奪去了中軍將之位,不免將他恨之入骨,而且他在稍後扶立新君的鬥爭中再次敗給了趙盾,於是頭腦一熱,就派人刺死了陽處父洩憤,無辜的陽處父就這樣成為了趙狐爭權的犧牲品。這件兇案很快便告破,狐射姑派出的殺手也被正法,狐射姑見事情馬上就會查到自己頭上,只好逃出晉國到了狄國。

    趙盾見狐射姑自己主動離開了晉國,十分高興除掉了一個勁敵,也不再追究刺殺陽處父之事,就派人將狐射姑的妻兒老小和所有的器用財物送到狄國去給他,讓他安心住在狄國,一輩子也不要回晉國。這一次趙狐爭權就以看似居於劣勢的趙氏完勝,看似居於優勢的狐氏完敗而告終。後來有人詢問狐射姑趙衰與趙盾父子二人誰更賢能,狐射姑還心有餘悸地說:“趙衰就像是冬天的太陽,普照萬物,令人身上暖洋洋地;而趙盾則如夏日的太陽,令人酷熱難耐而且無法逃避。”

    趙盾掌握晉國政權以後,勵精圖治,從行政、法律、社會等各個方面出 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制定規章制度、修訂刑事律令、治理刑獄積案、追捕逃奴、規定要在經濟活動中使用契約賬冊、改善民生、整肅等級制度、選賢任能等。自此,晉的國家政制得到了完善,並且成為了晉國國計民生的固定慣例。

    魯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諸侯霸主晉襄公因病去世,此時晉襄公的嫡子、太子夷皋還十分幼小,無法主持國政。當日晉文公去世時,晉襄公已經成年,具有掌握政局甚至率軍出征的能力,這才避免了類似齊國五子爭位的悲劇。但是晉襄公自己卻英年早逝,留下一個主幼國疑的局面,為晉國的內亂埋下了隱患,顯赫一時的文襄霸業也至此只能宣告終結。

    晉襄公彌留之際,對自己年幼的太子也萬分不放心,於是便將趙盾召到自己的病榻之前,殷殷囑咐地向他託孤說:“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也就是說如果趙盾能夠將太子夷皋教導成才,那麼趙盾就是對晉襄公有恩;如果太子夷皋不能成才,那麼晉襄公在九泉之下也將怨恨趙盾的教導不力。

    但是趙盾並沒有將晉襄公的臨終遺言放在心上,晉襄公去世後,趙盾作為此時晉國最高的實際掌權者商議新君之事。趙盾首先發言,認為當此亂世國賴長君,太子夷皋年幼,無法擔負晉國的重任,而且主少國疑容易引起內亂。晉國地處中原,西面的秦國和南面的楚國都虎視眈眈,而北方的狄人也隨時窺伺時機前來襲擾,一旦晉國國內發生內亂,必定會招致外患,到時候歷代先君和在場的諸位大臣辛苦經營的晉國霸業就將付諸流水。

    趙盾的一席話說到了在場諸臣的心裡,他們不是曾經追隨晉文公篳路藍縷、慘淡經營,開闢出晉國霸業的有功之臣,就是歷代為晉國效力的舊勳貴族,誰也不願意看見晉國陷入亂局,遭到戰禍。於是眾位大臣議論紛紛,點頭稱是,同意廢掉晉襄公年幼的遺孤太子夷皋,改立長君。

    既然不能父死子繼,那麼就只有兄終弟及了,改立的人選集中在晉襄公的兩位弟弟,晉文公的兩位少子公子雍和公子樂二人身上。公子雍的母親是來自杜國的女子杜祁,她在晉文公的妻妾之中,本來地位較高,但是因為晉文公寵愛晉襄公的生母,因此自動請求居於其之下;後來晉文公在狄國娶的夫人季隗被送回晉國,因為狄國是晉國在北方的強勁對手,同時也是在流亡中支持晉文公的有恩之國,為了不委屈季隗,杜祁不得不再次讓步,同意讓季隗的地位居於自己之上。

    由於杜祁如此善解人意識大體,晉文公對她也一直心懷愧疚,因此對她的兒子公子雍十分寵愛,待他成年之後就將他推薦到友好的秦國去做官,公子雍也不負所望,在秦國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得到了亞卿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