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二十三章  死局(上)



                二百二十三章死局(上)

    除了田柏盛,劉超是明軍將領集團中第二個不受待見的主兒。

    本來嘛,一個區區營官遊擊,不過是砍了幾個亂兵止住了營嘯,然後就升參將了!什麼大破巃聳關、力克龍里……不就是丫運氣好麼?早知道就那麼點逆賊留的疑兵,哪個營衝上去不都是一場大捷?現成的便宜都被這廝佔了,這怎麼行!

    藉著田柏盛鎮筸兵的銳不可當,張芳、解忠仁二位大帥副帥為首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大方,劉超便被他們堂而皇之地部署在大後方的鴨池河西岸,美其名曰守渡口,確保大軍後路安全——其實呢,目的不外兩個:第一絕了你再立新功的機會、第二,那邊無地可圈,啥好處也撈不到,老老實實吃你自己那份時有時無的糧餉吧!

    這也是因為大明的兵制太亂,大家互不統屬。太祖爺為了老朱家的江山永固可謂操碎了心——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實在太可怕了,所以天下大定後朱元璋一方面大肆誅殺武將,把軍功集團的勢力連根拔起摧毀殆盡,另一方面用衛所制把軍頭們的實力分散掉,教整個帝國疆域內最大的軍頭也只不過僅能掌管一省的軍力,同時還加上了兩道緊箍咒:兵員數量的核準由兵部控制、糧餉則要由地方文官負責發放!這還不算完,聰明的太祖爺還埋了兩個殺手鐧做後招,一個是遍佈帝國全境的龐大的藩王護軍做外部震懾、另一個是“大小相制”制度對自己軍隊的內部瓦解。

    但太祖爺千算萬算獨獨沒算計到自己一死,四兒子立刻把大孫子砍了個不知所蹤!緊跟著成祖爺總結了一下自己成功的經驗,三下五除二把各地王府護軍裁撤得十不存一。當然,“大小相制”作為老朱家的獨門秘方傳家寶被四爺完美地繼承下來。

    從這種兵制的設計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太祖爺還是成祖爺,他們的天字第一號假想敵是不安於臣的武將擁兵造反,剩下的便是亂民賊子的小規模暴動。把軍頭們的實力禁錮到做夢都不敢想到造反、同時又足以撲滅本省內的小股亂匪,朱家不就可以坐享萬世太平了麼?

    可惜,這父子倆都錯了。

    無論是面對關盛雲、張虎這樣的巨寇,還是奢安之流的大規模夷亂,原有的那套系統完全無法應對——衛所已經成了廢柴姑且不論,即便是尚堪一用,朝廷也不能把整個一個省的所有兵員都抽調一空吧?

    那就只能從各地抽。

    劉超就是朝廷從廣西河池所調到貴州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聽起來總兵力有多龐大,實際上各部隊互不統屬,理論上既有文官總理調度又有大將軍統一指揮,運行起來大家各玩各的!

    如果劉超是張、解二人任何一人的部下,立下功勞同樣也會不同程度地遭妒,但還是會好得多——水漲船高,部下的功勞一定會表現在長官身上,哪怕其官職已經到了頂,比如張芳,既是總兵大帥又掛了平蠻將軍印,沒法再升官了,也還可以在榮銜或世職上想辦法。甚至有時候朝廷還故意重賞長官,立下功勞的部將反倒輕飄飄一筆帶過……當然,這時候傳恩旨的天使或文官會趁左右沒人的時候嘀咕幾句為這位抱不平:唉,將軍你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聖上和閣老們也都說了,就算如何如何也不為過啊!可惜,有大帥在那裡,總不能壞了規矩……這期間的道理相信將軍你是懂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