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二十二章 糧絕



                二百二十二章糧絕

    把戰輔兵和徵來的丁壯都算上,明軍在大方一帶集結的總兵力高達五萬餘人,沿著響水河佈置在歸化驛、閣鴉驛、大方城一線,更東邊的金雞驛則作為大軍後勤基地,大部分軍糧都屯在這裡。雖然位於大軍的後方,但物資保障至關重要,這裡也有兩個營的戰兵提供保護,還有六千負糧兵——當然,所有人都歸掛平蠻將軍印的張芳大帥節制。

    二位大帥彼此心裡隱隱都知道,或多或少,有些軍糧一定會落到奢安二賊那裡去。當然,明目張膽在王爾善鼻子底下往畢節方向運糧誰也沒那個膽子:如此巨大的貨量長途運輸只能依靠水運,響水河緊挨著大方城,不可能瞞得過他。不過,也不需要如此,陳其愚很有辦法,七成以上的糧食都被反向運往東南,王爾善的注意力都在西面,根本就沒察覺發生在身背後的事情。

    響水河大致是東西走向,過了金雞驛不遠,匯入六沖河繼續東流直到鴨池,在這裡又有南北向的三岔河匯入北流,北面便是鴨池河,過了陸廣改叫陸廣河、三岔河的中段叫思蠟河,上游叫谷龍河。名字一大堆,其實說白了就是兩條河而已——東西向的是六沖河,上游有個支流是響水,南北向就一條河,分了五段,各有其名。從這麼多河流名稱也可以看出,黔西群山把各個部落隔絕得很厲害,今天我們知道有苗族、彝族、侗族、布依族等,但大明把他們統統叫苗蠻,九苗九姓嘛,所以同一條河流各有各的習慣叫法。

    響水河與六沖河交匯處南岸已搭起一座很大的轉運場,大大小小的糧船絡繹不絕地在金雞驛和轉運場之間穿梭,卸下重重的糧包,空船再逆流返回。從更下游的大後方駛向金雞驛前線糧臺的船隻有七八成也會在這裡被直接截停,將糧包直接卸在轉運場。船工和押運的兵士們都很開心:逆水行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能省去不短的一段路,大家都輕鬆。何況,下命令的巡河軍官手裡拿著張大帥的令旗令箭——前線軍情瞬息萬變,大帥叫你卸在哪裡你便要卸在哪裡,雖都是不識字的文盲,然誰都知道違抗大帥軍令的下場!

    轉運場的西南八十里是織金寨,其間都是山路。山路上熱鬧得很,有川流不息的糧車,也有挑著糧擔的民伕隊,看裝束漢苗都有。途中有幾個休息點,明軍的伕子們往往會和苗人們碰到一起。語言雖不通,苗人們都很熱情,總是主動招呼,還會分享他們帶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吃食,尤其是各種蟲子:竹蟲,水甲蟲,蝽象……埋在炭灰裡燜烤一陣便又香又脆。還有一種拇指粗尺把長的大蛐蛐兒,煮過以後拌上豆子,再澆些綠綠的牛苦膽汁,撒上蔥蒜鹽巴就是酸涼辣爽的苗醬,用麵餅蘸著吃很能下飯,也很提神。當然,最好吃的肯定是蜂蛹,簡直能甜到心窩裡去,可惜很少能見到。不過,苗人們想漢兵望過來的眼光卻有點異樣,笑容也有些古怪,竟然像是……嘲諷?

    切,管他呢,都是蠻子嘛,也許蠻子們就是這樣子。

    織金寨外五里也有個貨場,民伕們把糧卸到這裡就算完成了任務。貨場旁搭了一長溜棚子,供卸完貨的民壯們歇腳,棚子裡有吃食,若是到得晚還能在棚裡歇一宿再回去。不過不可以再往前面走了——前陣子有幾個傢伙想趁著落日餘暉溜進寨裡看看,然後就再沒回來。第二天早晨隊官找不到人,只能往上報,上面最後也沒追究,就那麼不了了之了。再後來陳參將發下話來,那幾個傢伙想趁夜潛逃,已被巡邏隊抓住殺頭了,以後若是哪個小隊再有逃的,隊官要一起殺頭!大家有些奇怪,到了晚上都是夜盲的睜眼瞎,怎麼逃?然而隊官們都怕,每到晚間就看得格外嚴,有的臨睡前還用繩把伕子們腳踝拴起來,連半夜起夜都要大家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