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八十二章 戰略調整(上)


   鄭經和董太妃接連去世,給王府上下帶來了莫大的哀痛。陳永華拍板決定,董太妃暫時也在嶽王廟停靈,待光復南京之後再說。

   並且,時局並不允許大家沉浸在哀痛之中。毛淵明授意皇帝下旨,詔封鄭克臧為招討大將軍,並且請他以軍國大事為重,不必守孝三年,按天子之例守孝二十七天即可。

   九江方面很快傳來了迴音,項紹寬、呂憲華和劉國軒三人議定,呂憲華先率領大部分水師和一個師的新軍順長江而下,到蕪湖與馮聖會合,準備下一步攻略江寧。其餘軍隊暫時在九江休整,一個月之後,由項紹寬留守九江,劉國軒南下進攻南昌府。

   劉國軒一次上了兩份奏疏,其中一份正如穿越者們所要求的,向皇帝表示對招討大將軍鄭克臧的擁戴,另一份則是關於他的大兒子劉德任。

   劉德任年紀輕輕為國捐軀,軍機處本打算下詔嘉勉,但劉國軒卻認為,雖然兒子死得很慘,屍首都沒有尋回,但並非疆場立功陣亡,只是兵變的受害者而已,只能和當場死亡的數百軍人一樣,接受常例的撫卹,不應另行嘉勉。

   莊寒天認為,劉國軒這份奏疏多少有些出於真心,但也是因為考慮到了對將士一視同仁,是安撫軍心的方法。因此,嘉勉可以不必,但也不能真的完全以普通士兵的待遇處理。幾人商議之後認為,劉德任曾受封騎都尉世職,但因為沒有兒子,這個爵位便無人繼承,如今將這個爵位虛置,等將來劉德仁或者劉德傑生下兒子過繼給劉德任,再行承襲。結果劉國軒再度上書,說不必再等將來,請求朝廷將騎都尉世職授予劉國昌的兒子劉德儼。

   看到劉國軒這個請求,眾人也頗感欣慰。按照制度,劉德任的世職蔭自劉國軒,不應由劉國軒子孫以外的人承襲,哪怕是劉國昌的兒子。劉國軒這個請求大有法外求恩之意,也就說明這個人其實是可以用名利爵位控制的。當然,對於劉國軒的請求自然是照準。

   洪磊也再次傳來消息,尚之信和韓大任的聯軍乘勝追擊,直逼吉安。簡親王喇布不敢再戰,直接棄城逃往南昌,整個贛南徹底光復。

   形勢一片大好,毛淵明卻擔憂起一件事:歷史上的吳三桂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應該死了,但現在不知道他會不會死。

   在毛淵明看來,吳三桂死不死,實際上牽涉到這樣一個問題:吳三桂若是死了,“元惡”就死了,康熙在對待吳周的問題上,就有了很大的迴旋餘地。三藩之亂是康熙強硬撤藩導致的,清朝王公和大臣們主張招撫吳三桂的大有人在,但因為吳三桂被康熙自己定性為“元惡”,因此沒有和談的餘地,即便明軍席捲江南半壁,康熙仍然只能設法和鄭經談判議和,卻不能和吳三桂議和。但吳三桂若是死了,吳世璠即位,那麼雖然吳周還是那個吳周,康熙卻有了拉下臉招撫或者議和的可能,然後就會集中精力來進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