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799【應該廣封城隍】



                朱銘一邊翻看南方地理資料,一邊跟朱彧閒聊各種趣聞。

    這小老頭見多識廣,不僅足跡遍佈南方,還在北方居住多年,也曾在開封廝混過許久。

    聊到最後,朱銘說道:“你先去禮部做員外郎,梳理南方各府縣的祭祀。那些亂七八糟的神靈,全部予以取締。誘人向善的,利國利民的,這些神靈可以保留。”

    朱彧說道:“首當其衝,是規範各地城隍。”

    “怎麼說?”朱銘問道。

    朱彧詳細闡述道:“祭祀城隍的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主要在江南地區,民間自發建廟祭拜之。隋唐納入朝廷管控,漸漸傳到西南和北方。宋代城隍已遍佈南北,當然還是南方最多,且有了一套封爵之法。”

    “然則,宋代給城隍封爵,時斷時續漸漸不成章法。”

    “現在更是混亂不堪。譬如一些州縣,士紳富商亂拜城隍,甚至他們供奉的城隍,與當地可謂是毫無干係。”

    朱銘笑道:“舉個例子。”

    朱彧舉例道:“譬如紀信,跟隨劉邦赴過鴻門宴,後來被項羽給燒死。他是一個四川人,常年在北方征戰,也沒怎麼到過南方,更對南方百姓沒什麼恩惠。但從漢中到襄陽,再到太平、潤州、蕪湖、華亭……十個府縣以紀信為城隍神。”

    “確實如此。”朱銘莞爾一笑,他在漢中見過城隍廟,裡面供奉的主神便是紀信。

    朱彧說道:“許多府縣已經不拜紀信了,百姓也不知道紀信是誰。轉而祭祀不明來歷的野神,甚至是一些邪神,烏煙瘴氣擾亂民風。”

    這就是歷代朝廷規範祭祀的原因,信仰必須要掌握在官府手中,而且還要有一個正向引導。

    城隍最初都是自然神,到了宋代普遍換成歷史人物。

    一個地方主官赴任,首先要做的便是拜城隍,否則就是不尊重當地習俗。

    二程覺得城隍不符合儒家傳統,也曾建議取締天下城隍。也有官員打擊淫祀,想把城隍一併掃除,結果激起民憤搞出大亂子。

    這玩意兒只能管控疏導不能跟老百姓對著幹。

    朱彧繼續說:“各地城隍,應該以能臣猛將為主。譬如崇陽縣,士紳百姓皆不拜城隍,而是祭拜張乖崖(張詠)。一百多年過去,崇陽百姓對張乖崖的善政如數家珍。這種情況,就該把張乖崖封為崇陽城隍,把人們已經不信的老城隍請走。”

    張鏜的老祖宗張詠是真牛逼,他主政的很多地方,老百姓都自發為其建祠供奉,歷經百餘年而香火不斷。就連鐘相佔據湖南,也不敢拆毀“張公廟”。

    朱彧又說:“南方多有巫神,善惡混雜,百姓難辨。一縣之內,就有可能存在幾十個巫神。當擇一二良善之神,建以城隍廟供奉,其餘巫神則盡數取締。譬如有巫女林氏閔人呼其為媽祖,可立為城隍之神。”

    朱彧再說:“邊地多征戰。當擇歷朝忠勇武將,選為城隍神建廟供奉,以此激勵邊疆將士百姓。”

    朱銘頷首讚許:“此言妥當。你讓各地官員,徵詢當地士紳意見,選取設立各郡縣城隍。記住,祭祀城隍不可鋪張浪費,當與春秋二社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