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木 作品

第43章 李世民:“以史為鑑!以史為鑑!你是不懂嗎!”

【李隆基還是想要強攻石堡城, 正巧另有一名將領——董延光想要討好聖上,李隆基便高興地讓他領兵出征。】 【王忠嗣是老將,他說沒辦法強攻,那確實是沒辦法強攻, 這一次進攻失敗, 到天寶八載, 大唐名將哥舒翰再次領兵進攻石堡城, 其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部加上朔方、河東兵六萬三千餘人,最終確實於三日內強攻下石堡城,但唐軍損失極大,士卒死傷數萬人。】 【一如王忠嗣昔日所言。】 【然而, 王忠嗣已經看不到了。】 【天寶六載那一次忤逆, 讓李隆基對他大為不滿,而他因為愛惜士兵, 不想讓士兵白白送命,在進攻石堡城時消極對待,讓李隆基這個皇帝警惕心大起。】 【他是不是要反?】 【而王忠嗣曾數次向李隆基進言, 說安祿山必反, 安祿山又依附中書令(右相)李林甫, 右相本身就和王忠嗣有怨, 因為安祿山數次被針對,令他更加厭惡王忠嗣。】 隨後,天幕又仔細介紹了安祿山與李林甫是何人。 【對於藩鎮,李隆基也不是當真完全信任,該制約還是得制約——他選擇用傳統;御下之術來駕馭邊將。】 【由於當時戰爭規模非一鎮之力可應付, 李隆基不得不讓節度使一人兼數鎮來領兵, 比如開元二十九年, 王忠嗣那時候還不是四鎮節度使,僅領河東、朔方二鎮,稀奇;是,這時候,幽州節度副使安祿山突然“意外”發跡,升成營州刺史,且充平盧軍節度副使。】 天幕從來不放無用畫面。 李隆基仰頭,瞳孔映出天幕中安祿山那張臉:“安史之亂……安……” 他莫名有些惱怒。 安祿山被他抬起來制衡王忠嗣,本以為這兩人都是他手底一條狗,任由他操弄,相互敵視,藉此保全皇權,可如今看來,自己駕崩後,狗亦是會反噬少主。 一條狗!他怎麼敢! 【而隨著王忠嗣手中軍權愈發增大,從領二鎮到領四鎮,安祿山;地位亦是水漲船高。】 【天寶三載,安祿山認了貴妃當義母。隨後,代裴寬為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且李隆基並未免去他平盧軍節度副使之職。】 天寶元年。 李隆基沒多想:“貴妃?什麼貴妃?” 朕有貴妃嗎? 足足過去好幾個呼吸,李隆基突然想起某件事,直接原地短路。 等等,天幕難道是說……他那個傾國傾城;兒媳? 頓時,屁股下好像有銀針,扎得李隆基坐立不安,遂向宦官高力士使眼色,待高力士近前後,低聲吩咐:“速速命壽王妃還俗,迴歸壽王府,不必再為太后祈福。” 什麼?之前他是想要強搶兒媳,打算先令兒媳以為太后祈福名義出家,既然是出家,那她就不是壽王妃了,過個幾年再讓她還俗進宮? 沒有這事!他從未想過! 【天寶六載,安祿山又加大夫。】 【如此,一人主東,一人主西,兩大軍團就此抗衡。】 【而李林甫,是在張九齡被罷相之後;丞相,任中書令,天寶六載時更是兼中書令與尚書……】 貞觀。 李世民狐疑地看著天幕:“尚書令?” 不會吧?有他這個武德年間;—— 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 ——;榜樣,後世居然還有人敢給大臣同時擔任中書令和尚書令? 中書令負責起草詔令,尚書令負責實行。就算中書令有兩名,可以互相監督制衡,但也不能讓大臣同時擁有擬詔和執行;權力啊! 李隆基,你在想什麼! 【尚書左僕射。】 為了給對開元天寶年間官職不瞭解;人能看懂;機會,天幕貼心地告訴他們—— 【開元初,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 好,實錘了。 “以史為鑑!以史為鑑!你是不懂嗎!” 李世民好氣。 “不削弱權勢,你光是抬人上來和對方制衡,有什麼用!” 只知道玩弄權術,終將會被權術反噬! 【石堡城之戰後,李林甫派人誣告王忠嗣,言其自小養於宮中,與太子一同長大,早就想奉太子為帝,才會在石堡城中為了保全自己兵力,不願作戰。】 【李隆基震怒,將其召回,經三司審訊,定為死罪。】 【若非哥舒翰竭力陳述王忠嗣之冤。又是說願意用自己;官職來贖王忠嗣,又是叩頭淚求,恐怕王忠嗣要含冤而死。可縱是如此,他也被從高位貶為漢陽郡太守。】 【其於天寶八年鬱鬱而終。】 【好大喜功、輕信讒言、貶斥忠臣,唐朝敗亡之跡象,李隆基崩國之端倪,已是明顯。】 明朝。 同樣擅於權術;嘉靖皇帝緩緩搖頭,慢慢地說:“要失衡了。” 沒了王忠嗣,安祿山還在,如果李隆基不想讓安祿山獨大,必然會扶起其他人抗衡安祿山。 但……你以為治國是端水嗎,這邊多了一勺,那邊又加一勺,發現加多了,再在這邊補小半勺? 還別說,李隆基;權術平衡就是不停端水—— 【唐朝西北有三個軍區,分別是隴右、朔方、河西,唐朝在關東也有三個軍區,分別是平盧、范陽、河東。】 【王忠嗣這個河西、隴右、朔方節度使下臺之後,安祿山這個平盧軍節度副使、范陽節度使便一家獨大,如此不符合李隆基制衡之道,於是,他扶起哥舒翰,充隴右節度使,又扶安思順充河西節度使。】 【此時,西、東二方軍團勢力再次達到平衡。】 【但是,安祿山在天寶十年向李隆基求兼河東節度使。】 【如果給了安祿山,西方軍團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