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 作品

第241章 誠意

能入中軍,誰又願意在邊陲戍守呢?

 

況且,夙來與烏桓各部落相善的左家,也不想讓子弟在幽州戎服啊~

 

萬一碰上個不良官僚,直接誣陷左家陰結烏桓部落意圖叛亂什麼的罪名,那就是有嘴也說不清了。就算是自證了清白,也會由此在州郡主官心中種下一顆刺了。

 

是故,聽罷夏侯惠的言辭後,左駿伯當即便聲稱自己三日後便趕往柳城,定能將烏桓部落給說服內附。

 

且為了證明自己並非妄言,還將那邊的情況大致介紹了一遍。

 

先前魏武曹操在白狼山大敗三郡烏桓時,並沒有將所有親袁烏桓部落都攻滅或降伏,還有個別部落帶著殘餘族眾隨著袁尚、袁熙跑去了遼東。而待公孫康將袁尚、袁熙傳首給曹操後,他們這些部落又逃回來了高柳、陽樂、昌黎等地苟延殘喘。

 

值得一提的是,陽樂縣與昌黎縣分別是遼西郡、遼東屬國的治所。

 

但源於前朝末年北疆邊塞幾乎失守、雜胡內遷,且加上袁紹坐擁冀州時恩結三郡烏桓,用之襲公孫瓚後方;待公孫瓚覆滅後,自遼西郡渝關以西至遼水以東的疆域,也都成為了烏桓部落的棲息地。

 

這便是魏武曹操將三郡烏桓遷徙歸來燕山山脈以南的最大緣由。

 

讓他們繼續留在燕山山脈以北,中原王朝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節制,亦是在養虎為患。

 

故而,親袁的烏桓殘餘部落逃回柳城一帶後,填充著遼東與魏國之間緩衝地帶,是有機會再次將部落壯大的。

 

只不過,魏國與遼東公孫沒有功夫搭理他們,但卻是有鮮卑部落南下了。

 

是白部(慕容部)鮮卑。

 

這支先前棲居在饒樂水(西拉木倫河)上游山脈(大興安嶺)的鮮卑部落,因為生存環境日漸惡劣且不願意臣服於小種出身的柯比能,故而漸漸循著河流往東遷徙,盤旋在遼西與遼東郡的北方(科爾沁草原)。

 

待三郡烏桓被曹操遷徙走後,他們便開始南下,進入了遼西郡以及遼東屬國的北部。

 

不可免的,他們也與親袁烏桓殘餘部落起了衝突。

 

彼此為了爭奪水草更豐茂的牧場、可避風貓冬的山陰草甸而爆發戰事。

 

此時的白部鮮卑首領,喚做莫護跋。

 

源於部落先前剛南下之時迎來了遼東公孫的警惕,且得悉柯比能已然授首後,他便遣使者來燕山山脈南部來向魏國表示臣服、成為了附庸。

 

其目的在於想名正言順的進入遼西郡、成為柳城一帶的主人後,而不會引來魏國的打壓。

 

是時,魏國正是迎來塞外鮮卑各部落強者遠遁、弱者求附的時期,對於他的請求也不在意,直接就允了。

 

反正這種數千落的小部落,在塞外比比皆是,對魏國也談不上什麼威脅。

 

且白部鮮卑還有著追討親袁殘餘烏桓的作用。

 

是的,現今魏國仍對塞外烏桓部落有著很強烈的戒心。

 

雖然他們早就式微了、實力不值一提了,但魏國仍對他們保留著敵對的關係。

 

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