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 作品

第66章 有變

第66章 有變

 

信黃蓋來降,遂有赤壁慘敗;覆信周魴斷髮,遂有石亭慘敗。

 

在魏吳兩國諸多戰事中,敗得最慘的兩次都是因為吳國遣人來詐降,故而魏國對江東降人皆有了警惕。

 

滿寵也不例外。

 

在得悉江東有中郎將孫布做書信來,聲稱自己在江東被孫權所迫,有身死族滅之危,故而想引本部棄暗投明入魏,請王凌遣兵馬來接應的時候,正在署中優哉遊哉飲酒為樂的滿寵,陷入了好久的默然。

 

他覺得很好笑。

 

繼赤壁與石亭之戰後,彼賊吳仍遣人來詐降,這是食髓知味了嗎?

 

還是賊吳對謀求淮南已然計窮力竭,唯有故技重施了?

 

嗤笑之後,他心中又多了一縷忿恚。

 

他覺得自己被賊吳鄙夷了!

 

賊吳孫權竟是以如此低劣的伎倆且還是故技重施來誘敵,這不是擺明了看不起他、欺他少智無謀嗎!?

 

更令他無語的是,參與過石亭之戰的王凌竟是信了!

 

竟向他請兵欲去迎接孫布.

 

就算這些年從江東叛逃而來的將率不少,但那都是石亭之戰前啊~

 

石亭之戰後,魏國都不復有橫江的實力了,且吳國內部並沒有發生政變或者火拼之事,怎麼王凌就願意相信孫布是真心來降呢?

 

獨自作思了許久都想不通緣由的滿寵,索性不再想了。

 

直接代替王凌給孫布作回覆。

 

先是大肆讚許了孫布迷途知返、棄暗投明的行為,然後便話鋒一轉,直接說魏國派兵去迎接的難處,如兵多無法保密、兵少又難以護孫布周全。所以,他讓孫布暫且忍耐,待魏國思慮出一個周全的計劃後,再去迎接他入魏。

 

算是用了一個拖字決將此事揭過了。

 

且在啟程趕往京師洛陽之前,還特地叮囑了李長史,聲稱若是王凌過來討要兵馬前去迎接孫布,便以無有將令為由回絕他。

 

是的,天子曹叡召滿寵回洛陽述職。

 

在雨水充沛的秋季、賊吳最喜歡來犯淮南的時候召前線都督回去,看似很不合時宜。

 

但曹叡實屬無奈。

 

因為隴右的戰事以魏國敗北而告終,且是敗得很慘。

 

曹叡召滿寵回來,是想聽一聽他對日後舉國戰略部署的建議。

 

畢竟,在魏國諸多掌兵且有知兵之譽的將率中,唯有滿寵幾無敗績、戰略超群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司馬懿趕到隴右後,召張郃計議如何守禦蜀兵的入寇。

 

但商討出來的結果卻是很無奈。

 

魏國在天水郡的守禦體系中,乃是以祁山前方西縣的滷城、厲城作為前哨,在上邽縣屯重兵作為後鎮,其餘兵馬則是在街亭西側的略陽安扎。

 

以此來守禦從隴右進入關中的道路。

 

但有一個問題則是,蜀兵進入隴右可不止於祁山(貓眼峽)一條道路。

 

尚有先前魏延走過的董亭道。

 

且董亭道是分叉的,一條道路可進入南安郡,另一個則是直接可抵達天水的洛門聚。

 

所以說,魏軍是無法將蜀兵堵在祁山道之外的。

 

故而,他們也只能依著城池固守,讓主力枕戈待旦,等明確蜀兵主力走那一條路了,才趕去支援與塞道扼守。

 

還有一點無奈,則是從關中以及洛陽趕來的兵馬,受距離的影響,沒辦法趕在蜀兵進入天水郡之前抵達隴右。

 

至今為止,也就駐軍在長安的張郃,以騎兵優勢先前趕到了。

 

而司馬懿這位都督,是僅帶著數十部曲趕來的。

 

故而,在蜀兵出現天水郡境內的時候,司馬懿與張郃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止。

 

唯獨令人心安的是,張郃吸取了蜀國第一次北伐的教訓,趕來隴右的時候直接扼守住了街亭道(關隴道),以防被蜀兵再一次扼住街亭,將上邽縣圍困,以圍點打援之勢佔了戰場上的先機。

 

事實上,張郃不愧是被劉備都贊過的人。

 

蜀相諸葛亮這一次進軍仍舊很迅猛,乃是分出兵馬將滷城與厲城看住了,然後直接將主力帶到了上邽城下。

 

其意圖也很明顯,打算先將上邽縣的屯田給佔領了就食於敵,擺脫蜀道難、轉運糧秣不便利的最大弊端。

 

只是很可惜。

 

被天子曹叡叮囑的郭淮先行一步,遣兵在城外塞道落營將道路給賭住了。

 

且這個營寨是與上邽城呈現掎角之勢的,再加上張郃已然引騎兵趕到,蜀軍若是強攻,很容易就被魏軍襲後。

 

當然了,郭淮也守不住所有的道路。

 

且天水郡的麥田,有不少是種冬小麥的,收割時節就在夏四月。

 

故而,蜀兵還是順利搶收了一些。

 

這就讓司馬懿很是頭疼。

 

隴右黎庶本來就少,自然也沒有多少糧秣儲備,從關中轉運又太遠了,如今被蜀兵搶收了一些,自然就讓陸續從關中趕到的兵馬難以就食了。

 

萬幸的是,鎮守在隴右多年的郭淮,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的作用。

 

他遣人去前去各個依附魏國的羌胡部落徵調糧草。

 

且特別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則,以各部落的人口戶數徵調,讓所有羌胡部落皆不敢違背,乃“家出其糧”。

 

那些羌胡部落也沒辦法啊~

 

早年被夏侯淵打得毫無脾氣了,後來又被郭淮給“殺雞儆猴”了一番,爾今魏國雍涼各部皆在側,哪個部落膽敢不出糧?

 

尤其是他們也不敢投蜀。

 

沒看到在蜀軍第一次出隴右的時候,那些起兵響應的部落最後被魏軍請後算賬,盡數屠戮給土地增添養分了嗎?

 

而在夏四月末時,待魏國雍涼各部與洛陽中軍皆趕到後,蜀相諸葛亮便引兵徐徐後撤了。

 

對,後撤,不是罷兵歸去。

 

在搶收其他麥田不能如願的情況下,蜀軍要挑選更適合自己的戰場。

 

乃是將前軍改成後軍,步步為營,退往西縣的滷城。

 

對此,司馬懿則是留著費曜與護軍戴陵領軍四千駐守在上邽城,親自引著張郃、郭淮及其餘將率銜尾南下。

 

是的,不是追擊,而是隨著南下。

 

蜀兵退一步,他就進一步,且每每蜀相諸葛亮止步遣兵佈陣,意圖與魏軍鏖戰之時,他皆嚴令各部不得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