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 作品

第003章、休沐


  當早起的鳥雀叼來一縷曙光,催促朝霞點亮了天際,便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的夏四月悄然到來。

  安寧亭侯府邸的側門,五騎魚貫而出,望著洛陽城北門而去。

  他們是夏侯惠、夏侯和以及三名扈從。

  目的地則是邙山前的陽渠畔。

  至於去陽渠那邊做什麼,夏侯惠聲稱是闊別洛陽太久了想外出郊遊踏青,但夏侯和卻知道這是託詞——這位六兄是不想去遵循大兄的囑咐,前去拜會鎮東將軍夏侯楙。

  昨日夏侯惠暮歸,言今日休沐且邀請夏侯玄來家宴無果後,長兄夏侯衡便讓他趁著閒暇前去拜會一下同輩的夏侯楙。

  這也是夏侯衡為他的仕途考慮。

  蓋因夏侯淵一系在今日,已然有日暮西山的跡象了。

  除去在饑荒年景時放棄的一子外,夏侯淵的七子中,當以三子夏侯稱、五子夏侯榮才學最優。

  如夏侯稱十六歲射虎,令魏武曹操側目;夏侯榮七歲能屬文、有過目不忘之能,令魏文曹丕深奇之。

  然而,可惜了。

  此二人皆早早亡故。

  其餘五人,嗣爵的長子夏侯衡中人之姿,只在朝中掛了個閒職冗官。

  次子夏侯霸在關中任職,勇猛有餘而韜略不足,如今職不過偏將軍,不出意外的話此生都難有若父輩功績。

  第四子夏侯威,有識人之能,但好遊俠,無意仕途。

  如今雖然為了家族也踏上仕途了,但是在中原腹地任職,並沒有積累功勳與躋身廟堂的希望。

  第七子夏侯和年方十六,尚未出仕。

  是故,剛剛被闢為天子近臣的夏侯惠,自然也被家中寄以希望。

  散騎嘛,本就是為了擢拔社稷重臣而設的官職。

  而讓夏侯惠前去拜會夏侯楙,也正是為了仕途之路更順利一些。

  雖說,夏侯惇諸子同樣平庸,唯一被位於重任、出鎮關中的夏侯楙,也因為軍略不足被調任回洛陽,先任尚書後掛了個鎮東將軍的虛職。

  但夏侯楙時運頗佳。

  他最早與魏文曹丕親善,且妻清河公主,故而其子夏侯獻(史載不祥,姑且用了)在魏文時期就被闢為散騎,亦與天子曹叡親善,如今已然被轉入禁軍中任職,不出意外的話,過些時日便會出任中領軍,成為位卑權重的天子心腹了!

  如此,夏侯惠以歸來洛陽為名義,前去拜訪一下夏侯楙,也能讓夏侯獻照拂一二、偶爾在天子曹叡面前為他美言兩句。

  不管怎麼說,兩家乃宗族之親。

  雖然早就出了五服,但若能勤勤走動,還是能相互扶持的。

  然而,似是夏侯惠對這種人情世故頗為排斥,昨夜在大兄夏侯衡面前滿口答應,今晨卻直接跑出來踏青了,連讓家裡扈從送個名刺拜貼做做樣子都不屑為之。

  原本,這種事情夏侯和並不打算理會。

  沒辦法,家中兄弟他排行最末,也沒有置喙的資格。

  但如今這位六兄將自己也拉出來作伴了啊!

  屆時大兄夏侯衡要是責罵起來,自己也要被殃及池魚了啊!

  所謂長兄如父。

  夏侯和年幼而孤,且兼比夏侯衡的長子績也大不了多少,是故夏侯衡當仁不讓的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平日裡可少不了管教。

  雖說,挨一頓責罵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孰人甘願平白無故領受呢?

  帶著這種心思,一路上的夏侯和都有點心不在焉。

  出城到了邙山前的陽渠後,亦對人間四月的旖旎風光興趣缺缺,完全生不出踏青舒暢的心情來。

  而夏侯惠則是不然。

  到了邙山腳下後,他牽馬緩緩而行,遊興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