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兩百八十九章 宋用臣的密報

    元豐八年十一月丁巳(27)。



    從福建來接蔡確的官員,終於抵京。



    不過這些人在路上,就已經變了職位。



    福建路轉運使王子京罷知泰州,原知泉州陳偁,加直集賢院,權福建路轉運使。



    監察御史劉拯外放福建,為泉州判官兼管勾市舶司。



    這些人事任免,自然是兩宮和都堂,在徵詢了蔡確的意見後,做的安排。



    而王子京罷知泰州,只是一個開始。



    他不會去泰州上任,在上任的路上,就會有貶官詔書送到他手裡——罪名是:在泰州瀆職!



    趙煦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



    但他不珍惜機會啊!



    也就是念在,他給先帝搞了不少錢,要照顧先帝顏面。



    不然,就不是貶官這麼簡單了。



    怎麼著也是李定的待遇。



    陳偁等人入京後,首先在都堂遞了帖子。



    然後在得到兩宮許可後,陳偁帶著人,親自到了蔡府,恭恭敬敬的拜見了蔡確,並請求‘相公早日赴閩’,蔡確自然要謙虛一番,然後才接受了陳偁等人的請求。



    旋即蔡確遞了帖子,請求陛辭。



    第二天,他就在福建來的官員們簇擁下,於紫宸殿陛辭。



    趙煦於是命章惇代表他,送蔡確出京。



    蔡確離京的日期,選在十一月的庚寅日(三十)。



    這是一個黃道吉日,當天,整個汴京城萬巷空人。



    無數人都來圍觀大宋百年難得一見的宰相出判桑梓。



    一塊塊儀牌,彰顯著宰相的威嚴。



    清涼傘張開,表達著宰相是天子之下,萬人之人的地位。



    更有禁軍,灑水開道,還有執政親送送出汴京城三十里。



    排面拉滿,尊重和禮遇也完全拉滿。



    看的汴京城上下,都是羨慕不已。



    喧囂過後,汴京城恢復平靜。。



    在蔡確離京後的第二天十二月辛酉(初一),傍晚時分,內東門下的小殿,再次被御龍直圍的嚴嚴實實。



    兩宮帶著趙煦,出現在這裡。



    兩位翰林學士則早已經在這裡等待了。



    於是,第二天壬戌(初二),數道宣麻大拜除,從宮中降出。



    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康國公韓絳,進拜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尚書右丞、中書侍郎、東平郡開國公呂公著,進拜尚書右僕射兼任中書侍郎,封申國公,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章惇依舊守尚書左丞兼任門下侍郎,但加食邑六百戶,食實封一百二十戶。



    張璪自中書侍郎,進為尚書右丞,不再兼任中書侍郎。



    所以,東府出現兩個坑。



    既兩個中書侍郎的執政位置。



    這也是元豐改制,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



    當君權強勢時,宰執不需要太多的時候,就可以讓尚書左右丞去兼任中書侍郎、門下侍郎。



    而當君權闇弱或者皇帝不想管太多事情的時候,則可以單獨任命尚書左右丞、中書侍郎、門下侍郎。



    到了十二月癸亥,再次宣麻。



    資政殿大學士司馬光,拜門下侍郎。



    這個事情的出現,讓整個汴京城轟動。



    司馬光拜門下侍郎,而非中書侍郎,既寓意著他的權利,遠不如預期,也預示著還可能有兩位執政會被補充到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