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

    元豐八年五月甲辰(十二)。



    兩宮詔:科場推恩,可依治平四年故事,正奏名諸科進士,吏部給敕優牒;特奏名進士,中書給敕優牒(熙寧變法,罷進士給敕優牒制)。



    朝請郎、太府少卿宋彭年外放提點江南西路刑獄。



    嗯,這是個傻子。



    上個月曾經膽子大到居然上書去議論三衙管軍闕官的問題,還提議設置七八個管軍。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兩宮再遲鈍,也不可能讓樞密院外的文官士大夫,插手禁軍特別是殿前司的人事。



    所以,宋彭年被罰銅、訓斥。



    他自己也明白,似乎碰了不該碰的東西,趕緊請郡,先出去避避風頭。



    知邵州關杞,終於上報了完整的有功歸明人以及本地鄉紳有功名單,一共三百三十二人。



    兩宮命有司,酌情在故事的基礎上,推恩賞財帛,有官者予減磨勘或遷官。



    同時授給了新歸附的各部首領三班借職一類的武資官階。



    本日,降授中大夫吳居厚,延和殿陛辭。



    兩宮都是訓斥了他一番,當面告誡:汝至廬州,當以京東都路為戒!



    趙煦全程沉默,沒有說話。



    然而吳居厚依舊再三謝恩,叩首而去。



    在吳居厚心中,他一直覺得,若非少主在位,他不死也是被貶嶺南。



    現在,還能去廬州擔任知州。



    這隻能是少主和兩宮求的恩典。



    不然,難道還是見都沒有見過他,而且對新法充滿了敵意的兩宮?



    ……



    回了大內,趙煦和向太后依舊在保慈宮裡,陪著太皇太后說了一會話後,趙煦才告辭,回福寧殿去休息。



    等趙煦一走,太皇太后就忽然和向太后道:“太后,上個月樞密院不是報告說,找到了昭憲皇后親弟之後嗎?”



    向太后點點頭。



    昭憲杜皇后是太祖、太宗的生母,也是傳說中金匱之盟的訂立者。



    然而,杜氏外戚,早已經消失在了汴京。



    至少,真廟開始,這汴京就沒了杜家的影子。



    直到上個月,杜家再次浮出水面。



    杜家人就剩下三兄弟了。



    而且,官職也淪落到了左侍禁、右殿直這樣的低級武臣,最小的弟弟甚至還是布衣。



    他們浮出水面,是因為兩個哥哥,懇求朝堂將他們的戰功分給弟弟,以便給弟弟一個官身。



    這種小事本來是不可能到御前,在吏部或者樞密院就解決了。



    可他們的請求,一送到汴京,相關官吏按照制度查他們在吏部的腳色,查出來是外戚之後,不敢怠慢,直送御前。



    “昭憲皇后外戚百年後,已是布衣……”太皇太后嘆道:“我高家,汝向家,百年後未知又在何處?”



    向太后聽著,知道太皇太后要說什麼,於是盈盈一禮,拜道:“娘娘,兒孫自有兒孫福……”



    “何況,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乃是天理……強攔不得的!”



    太皇太后道:“總歸要盡人事,才能聽天命……”



    向太后於是拜道:“臣妾唯娘娘旨意是從!”



    太皇太后欣喜不已,扶起向太后,說道:“老身也是為了長遠計議!”



    高家、向經,能多富貴一天也是好的。



    ……



    下午,趙煦午睡醒來後,發現向太后已經在他榻前了。



    “母后怎來了?”趙煦微笑著問道。



    “母后來看看六哥……”向太后微笑著:“六哥好像又胖了些呢!”



    說著,就伸手在趙煦臉上摸了摸。



    小官家的臉,確實是比上個月又圓潤了不少。



    不再是最初那個在慶寧宮裡,抱著她哭,無助的祈求她保護的瘦瘦的小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