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79章 太皓留守蒙頂山



                太皓還禮,神色中透露出幾分訝異,更多的是感激:“穆河城主親臨,為家師送行,此情此景,太皓銘記於心。”

    穆河輕笑,眼神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太皓大俠或許並不知曉,多年前,在那繁華喧囂的千風城,我曾有幸遠遠目睹大俠風采,那時的您,如同夜空中的明月,照亮了無數朝中官員的心。”

    太皓眉頭微蹙,顯然對這段過往並不知情:“原來穆河城主也曾涉足都城,難道曾在朝中任職?”

    穆河搖頭,臉上的笑意更甚:“非也,我並未涉足官場,只是我的授業恩師曘禎大人,時常提及太皓大俠的英勇事蹟與高潔品性,令我心嚮往之。”

    太皓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敬佩:“原來城主是曘禎大人門下,曘禎大人的才學與武藝,在江湖中也是有口皆碑,能得其真傳,實為難得。”

    穆河語氣中帶著一絲遺憾,彷彿在講述一段未了的心願:“恩師臨終之際,尚念及太皓大俠,言談間透露出相見之意,只可惜彼時大俠雲遊四海,行蹤不定,終是未能成行,成為恩師心中未了之憾。”

    太皓聞言,眉宇間湧動著錯愕與惋惜,聲音不自覺地低沉下來:“曘禎大人,竟也已駕鶴西去?時光荏苒,世事如煙,實在令人扼腕。”

    穆河輕輕點頭,眼神遙望遠方,似乎穿越了時間的長河:“是的,那已是長襄女皇登基後的第二個春秋,恩師悄然離去,留下一腔熱血與未盡之志,至今仍讓人追思不已。”

    太皓輕嘆,這聲嘆息中包含了對過往的追憶與對現狀的無奈:“原來如此,世事無常,英雄遲暮,皆是這般。”

    穆河的神色變得凝重,言語間透露出對朝局的深深憂慮:“而今朝堂之上,局勢更是風雨飄搖,姚王玄宵雖居九五之尊,實則大權旁落,國師少靈一手遮天,權傾朝野,這江山,早已不再是王者之山,而是暗流湧動的修羅場。”

    太皓聞言,面色淡然,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穆河城主,我既然已退出廟堂,江湖才是我現在的歸宿。朝堂之事,知之不宜,不如不知,我只願在這蒙頂山上,守候師父的安寧,至於外界風雨,就讓它隨風去吧。”言畢,他的目光轉向那片雲霧繚繞的山巔,那裡,似乎有著他所有的堅持與信念。

    穆河深深一揖,轉身欲行,其侍從整裝列隊,肅穆而有序,彷彿是山間一陣靜默的風,準備再次吹向世俗的塵埃。太皓則踏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的柔和,默默相送,每一步都踏出了對過往的敬重與對未來的期許。

    山道曲折,落葉鋪滿了他們行進的路徑,每一步都伴隨著輕微的沙沙聲,彷彿是大自然最質樸的送行曲。晨霧輕撫過眾人的臉頰,為這離別添上了一抹朦朧的詩意。太皓與穆河並肩而行,不時交談,言語間既有對武林往事的回味,又有對未來武林格局的推測,更有關於如何在亂世中保持一份俠骨丹心的探討。

    行至山腳,穆河停下腳步,回頭望向太皓,眼中滿是不捨:“太皓大俠,今日一別,山高水長,願你在這蒙頂山中,能悟出更高深的武學,他日江湖再見,定是另一番風光。”

    太皓微微一笑,眼神中既有淡然也有堅定:“穆河城主,保重。願你的雅川城在你的治理下,更加繁榮昌盛,百姓安康。江湖路遠,各自珍重。”

    說罷,穆河及其侍從一行踏上了歸途,逐漸消失在晨霧之中,只留下太皓自己,獨立在山腳下,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久久不曾移動。

    之後,在那段悠長而沉靜的日子裡,太皓彷彿與世隔絕,獨自沉浸在蒙頂山的雲霧之間。山川靜默,風帶寒意,卻也多了幾分禪意。他每日與清風為伍,以松月為伴,心靈與自然合為一體,彷彿天地間的一切奧秘,皆在他的呼吸吐納間緩緩展開。

    戎宣也在蒙頂山陪伴了太皓一段時日,他們共敘師門舊事,暢談武林風雲,彼此間的情誼在一次次深夜長談中愈發深厚。然而,家的牽絆如同無形的線,終究牽引著戎宣迴歸。他的娘子與幼子正於天雪城中殷切期盼,那份作為丈夫、父親的責任,讓他不得不揮別師兄,踏上歸途。臨行前,他們對視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中,只一個擁抱,便道盡了兄弟間所有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