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3章 太皓前往千風城



                晨曦初破,霜冷風清,太皓城主未急於啟程,反以一種近乎儀式的步伐,引領著北峰城的諸位官員,漫步於黃土高坡的脊樑之上。陽光初照,給這黃土地披上了一層柔和的金輝,每一粒黃土似乎都在訴說著過往的艱辛與不易。

    他們行走在蜿蜒的梯田間,這些梯田宛如大地的脈絡,記錄著北峰城人民與自然抗爭的英勇篇章。太皓城主的目光緩緩掃過,每一處溝壑,每一級梯田,都凝聚著他與百姓們共同的汗水與希望。他心中感慨萬千,卻只化作一句淡然的話語:“諸位,本官此行一別,不知何日能歸,今日便想與各位再走一遍這黃土之路,感受一番這冬日黃土高坡獨有的壯美。”

    “瞧,這冬季的黃土高坡,雖無春之生機、夏之繁華、秋之豐饒,卻有著一番別緻的韻味。”太皓城主輕聲細語,眼中閃爍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戀。“白雪覆蓋下的梯田,像是天地間最質樸的畫卷,每一層都藏著來年的希望與夢想。此情此景,便是北峰城最美的風景,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牽掛。”

    官員們聽後,無不感動,他們深知,這不僅僅是對景色的讚美,更是太皓城主對北峰城深厚情感的流露。在這一片片梯田間,他們彷彿看到了太皓城主的身影,與百姓並肩作戰,共渡難關,那份堅韌與智慧,已深深烙印在這片土地上,成為北峰城不可磨滅的記憶。

    行走間,黃土坡上的風似乎也帶上了幾分溫情,吹過每個人的面頰,如同太皓城主的囑託,輕柔卻堅定。他們知道,即便太皓離去,他所播下的希望種子,將在北峰城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直到春暖花開時,北峰城將以更加繁榮的姿態,迎接他的歸來。

    司戶參軍符勇,眉宇間英氣勃發,對著即將遠行的太皓城主朗聲問道:“城主此行,可有何未了之言,需我等銘記心間,以為遵循?”

    太皓城主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秋毫,他輕撫長髯,語氣中帶著幾分滄桑與睿智:“符勇參軍,北峰城之地,冬寒料峭,我有一計,望爾等謹記實行。昔日邊陲之地,百姓多依山而居,挖窯洞以避風雪,此法既能禦寒,又節省物料,實乃天賜之庇護。”

    “窯洞者,非但冬暖夏涼,且穩固異常,能抵禦凜冽北風與皚皚冰雪之侵襲。我欲你督率工匠,依山順勢,精心構築,使之既成民居,亦可作儲糧藏物之所。此舉不僅安民,更能彰顯北峰城百姓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智慧。”太皓城主言語間,一股豪情油然而生,彷彿已見那蜿蜒于山體之中的窯洞群,星羅棋佈,蔚為壯觀。

    “切記,窯洞之建,須循天地之理,勿傷地脈,勿違自然,方能久遠。我雖身離此地,心繫北峰,願此窯洞能如磐石般守護我民,待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時,北峰城將以更加堅毅之姿,屹立於世。”太皓城主言畢,一股浩然正氣瀰漫,讓在場眾人無不心生敬畏,暗自誓願,必不負所托,將太皓城主之志,付諸實踐。

    符勇聽罷,胸中熱血沸騰,抱拳堅定答道:“城主放心,我等必將秉承城主之志,以窯洞為盾,護北峰安寧,待城主凱旋,必將見到一個更加堅固、更加繁榮的北峰城!”言罷,四周群山似有迴響,彷彿大自然本身亦在響應這份莊重的承諾。

    當日午後,陽光斜灑,為北峰城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太皓城主身著素袍,跨上一匹雄健的黑馬,馬蹄輕颺,踏破了寂靜的午後時光。行囊簡單,卻承載著北峰城厚重的情誼,隨著他一同踏上未知的征程。

    街道兩側,延綿數十里,人潮如海,萬頭攢動,百姓們自發匯聚,形成了一道情感的洪流,只為向他們的城主致以最深的敬意與不捨。老弱婦孺,壯年少俠,百姓皆是肅穆神色,目光中既有惜別之情,更有對太皓城主無盡的感激與敬仰。

    孩童手捧野花,花瓣上還掛著晨露,天真無邪的臉龐上寫滿了對太皓城主的崇拜;老人則顫巍巍地舉起柺杖,向這位領路人致以最深的祝福;年輕的工匠、農夫,則以最樸實的言語,表達著對太皓城主未來的期許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