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56章 太皓到任北峰城



                太皓在千風城逗留三日,期間處理瑣事,告別故友,未有絲毫拖沓,其行事之果斷,一如他劍下之風。離別之晨,未有繁文縟節,拒絕了所有官員的送行之意,僅以一襲素衣,跨上一匹雄健駿馬,背囊中不過幾件簡裝與數日干糧,便踏上了北往之路。他的背影,在晨曦微光中漸漸遠去,如同孤高的俠客,獨自行走在天地之間,留下了一抹淡然而堅定的傳奇色彩。

    沿途,他不急於趕路,時而縱馬馳騁於草原,享受著風的自由;時而緩轡徐行,駐足於溪邊,傾聽自然的低語。七日時光,對他而言,既是旅程,亦是修行,沿途的風景與遭遇,皆成了心中不可多得的風景畫,每一處停留,都似在冥冥中與這片土地建立起更深的聯繫。

    終於,第七日黃昏,北峰城的輪廓在地平線上漸漸清晰,城牆斑駁,見證著歲月的滄桑,城門緊閉,卻彷彿在訴說著等待與希望。太皓望著這座即將成為他第二故鄉的城市,眼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芒,心中湧動著改造它的壯志與柔情。他的到來,註定將在這座古城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太皓踏入北峰城之際,映入眼簾的竟是城門一側,自己那幅栩栩如生、劍眉星目、英氣勃發的通緝畫像,猶如諷刺的歡迎禮。城門之下,一陣微妙的寂靜,隨後被一名守門士兵的驚呼聲打破,他目光如炬,認出了這位聲名顯赫而又神秘莫測的俠客。

    “是他!就是他!”士兵難以置信地低呼,旋即,緊張而急促的號令響起,城門周遭的守衛聞訊,迅速集結,箭在弦上,氣氛驟然緊繃,彷彿一場風暴即將席捲而來。

    面對此景,太皓神態自若,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自袖中緩緩抽出一封金印硃批的朝廷密旨,其上龍飛鳳舞,昭示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諸位勿需驚慌,本官正是奉旨前來,接掌北峰城城主之職。此乃女皇親授,誰人敢以身試法?”言罷,他輕輕展開公文,金光閃耀,映照在他堅毅的臉龐上,宛若天命所歸。

    士兵們面面相覷,心中的驚愕與疑惑交織。坊間早有傳聞,北峰城將迎來一位背景非凡的新城主,卻未曾料到,此人竟是多次智鬥權貴、行俠仗義的太皓。一時間,敬畏與不解並存,城門下,風似乎都凝固了,只待那一紙詔書的裁決。

    待眾士兵驗明真偽,確認無疑後,敬意油然而生,方才的劍拔弩張轉瞬化作敬畏的低語。

    太皓踏入北峰城衙門的硃紅大門,步伐穩健,衣袂隨風,仿若行走在歷史的轉折點上。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在他肩頭,為這位新任城主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光輝。六曹官員列隊兩側,神情肅穆,似是迎接一位即將改寫北峰城命運的傳奇人物。

    司法參軍伍正,昔日曾因“偷水”之事而追捕太皓,彼時視之為狡黠的竊水之徒,此刻心中波瀾起伏,悔意與驚詫交織。他疾步上前,跪拜於太皓面前,聲音顫抖而誠懇:“太皓城主,往昔小人有眼無珠,錯將龍鳳當微塵,懇請大人寬宏大量,責罰愚臣之過。”

    太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大度亦含深意,仿若春日融冰,溫暖而包容。“伍正參軍無需介懷過往雲煙,”他的話語沉穩而有力,宛如晨鐘暮鼓,敲響在每個官員心間,“今日我來,非為尋仇問罪,而是攜手共謀北峰城之未來。從今往後,北峰城的命運將如破曉之日,光輝萬丈,而這一切,需你我並肩書寫。”

    言訖,太皓以手輕抬,助伍正起身,其動作中蘊含著一種從容不迫的領袖氣質,彷彿是在無聲宣告一個新的紀元已悄然而至。太皓目光如炬,環視四周,朗聲道:“諸位皆為北峰城之棟樑,本官初來乍到,尚不識各位英豪,還望自報家門,以便共謀城中大事。”

    言罷,五位參軍依次上前,各展風采,聲如金石,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