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 作品

第1132章 青州城內的戰鬥

銀甲亮銀槍,騎一匹白龍馬,身材高大挺撥的楊懷遠滿臉殺氣,急駛進城。

 他周圍簇擁了大批的騎兵和步兵,最外圍是刀盾兵,楊懷遠貼身親兵也多持盾,這是怕敵人狙了自家大將。

 冷兵器時期,大將的作用毋庸置疑,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戰爭磁鐵,敵人的攻擊會優先落在他身上。

 孟之祥掌軍,講究“制度化”,對於要員的保護有詳細的規定,眼下楊懷遠的親兵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身貫注地警戒著。

 果不其然,進城後陸陸續續有暗箭從各處射來,敵人呆在街邊巷尾,樓層牆壁邊衝著楊懷遠這個“顯眼包”放箭,都被親兵們盾牌擋下,或者用兵器擋格箭枝。

 有的箭是拋射而來,還是當面射來,被楊懷遠用銀槍輕鬆挑飛。

 哈,這是瞧不起人嗎?

 拋射的箭射速慢,楊懷遠何許人也,應付自如。

 而他親兵隊伍中的一些速射弓箭手,立即還以顏色,他們執著短弓,衝著來箭方向“蓬蓬蓬……”地來上一輪急射進行反擊。

 有時,他們看到敵蹤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射了再說,遂行壓制。

 這麼一來,楊懷遠有驚無險地沿城東西大街一路推進,他的戰旗亦跟著前進,幾乎一路無阻。

 古代城池,往往南北東西都有兩條寬敞的主幹道,就是為了防禦時能暢通無阻地向各處調兵,結果當敵軍入城後也便利了敵軍向縱深挺進。

 明軍於路喊道:“城內漢軍投降者跪地免死,頑抗者殺無赦,韃子皆殺無赦,持韃子首級或者出首者重重有賞!”

 還有明軍大叫道:“爾等皆為‘中國’人,與咱們同文同種,投降者即迴歸‘中國’,是一家人!”

 有些人投降了,棄了兵器跪在路邊,明軍就從他們身邊經過不作理睬,嗣後自然有人去接收他們的投降。

 楊懷遠率軍沿著大道行進本來十分順利,當他進入南北、東西大道的十字路口時,聽到側邊街巷中“當”一聲響亮的鑼聲!

 他經驗豐富,暗呼不妙,果然在十字路口處西面的一座三層高大樓房的各層包括樓頂皆現敵蹤,底層是敵人戰士湧出來,二三層和樓頂則是弓箭手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