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 作品

第615節 三學學生助陣

這幫御史可不得了,他們曾彈劾史嵩之,痛打死老虎,絲毫不手軟!

 

直言史嵩之無父無君,醜聲穢行,律以無將之法,罪有餘誅;請寢宮祠,削官遠竄。

 

官家不從,翰林學士李韶曾抗疏曰:“《春秋》桓公五年:書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春秋》之初,無君無親者,莫甚於鄭莊,不聞以其嘗為王卿士而薄其罰。今陛下不能正奸臣之罪,其過不專在上,蓋臣等百執事不能輔天子以討有罪,皆《春秋》所不赦。請斷以此義,亟賜裁處。

 

好傢伙,李韶連官家都罵上了,還有什麼不敢彈劾的!

 

這次彈劾孟之祥,李韶也上折來添油加醋,力爭幹趴孟之祥。

 

御史們手握天憲,最喜歡就是懟天懟地,對付權貴與大將,把他們拉下馬,極有成就感。

 

好在餘十一娘並不孤獨,除了她上了奏摺之外,還有“三學”的學生一起幫她!

 

文官指望不上,那麼熱血沸騰的學生可以利用。

 

南宋國子監分太學、宗學、武學三門。太學生為普通士子,宗學生為皇室子弟,武學生是軍事人才,合稱“三學”。紹興八年1138定都臨安之後,城內陸續建起太學、宗學、武學、醫學、算學等朝廷官辦學校,使臨安成為全國的文化教育中心。

 

“三學”學生非常牛B,他們年輕有血性,頻繁參與政治活動,比如宋光宗缺省重華宮之事(即他不去參拜太上皇宋孝宗,這是不孝的表現),群臣可謂上書苦諫,太學學生也參與其中。

 

在勸諫過程中,甚至有的太學學生還受到懲罰,儘管未取得理想效果,但處在以孝治國的古代社會,對於皇帝的失德行為,太學生勇於進行勸諫,

 

如秦檜死後,其黨湯思退執政,繼續對金國妥協求和,引發太學生不滿。

 

於是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思退、王之望、尹穡等奸邪誤國,招致敵人,請斬之。

 

思退憂悸死!

 

嘉定二年1209年,趙師睪知臨安府,整頓商業過程中處罰了兩名為他人經營田產時觸犯條規的武學生,不料引起反彈。武學、太學諸生相繼投牒罷課、上書聲援。指責趙師睪不首先將此事向武學報告而擅自處罰學生,是“蔑視學校,不有君父”,還搬出其結黨等種種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