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 作品

第341節 入川不易

 當時孟之祥與趙貴祿、張江在眉樓飲宴,張江告訴他這個消息,蓋因御前軍器所要打造一批合適四川山地作戰的兵器與器具,消息傳開來,據說官家有意讓孟之祥與趙勝搭檔。


 江陵府都統制趙勝先前想驅使孟之祥為先鋒去打張柔,其部下花天任更準備誣孟之祥不聽號令,抗令不遵,以及孟之祥與韃軍勾結,背叛朝廷,放韃軍一馬!


 當時史嵩之的親侄子史志超也與孟之祥在一起,自然指控的事情不可能存在,孟之祥和史志超對趙勝的回報就是由京湖制置司止住了趙勝收復失地計劃,全部由孟珙軍獨吞,不給他立功勞。


 不過,趙勝也是簡在帝心的人,更主要是大宋除“崇文抑武”策略之外,另一個要不得的策略即“異論相攪”也!


 該策略始於宋真宗,起初是針對文臣,當時王欽若出任宰相之後,真宗就把與王欽若派系不同、政見不同的寇準任命為宰相,宋真宗將箇中奧妙說破:“且要異論相攪,即各不敢為非。”


 所謂“異論相攪”,就是同時起用派系不同,政見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牽制。


 其意圖在於使士大夫之間產生不同的政見,從而互相制約,強化君權,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朝廷的政治控制能力得到增強,而且客觀上促進了“言論自由”,但同時致命的是它使朝廷的政令難以得到徹底的貫徹實行,互相扯皮,直接導致了宋朝的衰落。


 “異論相攪”同樣適用於軍官,孟之祥與趙勝不對板,得,就把他們湊一起!


 至於李埴,孟之祥對他不熟悉,但張江為他打探出來,此為原四川制置使趙彥吶被削職後,朝廷命李埴為同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知成都府,入川主持大局。


 李埴字季允,丹稜人(四川眉山),文簡(李燾)第七子也,學者稱為悅齋先生,其兄為李壁。


 他是紹熙庚戌進士,文名極盛,與李燾、李壁兩父子被蜀人把他們比作三蘇。


 李埴的大作是他主持編著了《皇宋十朝綱要》,是記載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編年體史書。每帝首卷列舉年號及宰相、參政、樞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載科舉之年取士數與州府廢置。然後按年代順序記朝廷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