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 作品

第75節 岵山新血

 武仙認為岵山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應該還有一線生機。


 利用那裡的地形,力拒宋軍,孟珙敢來,武仙就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孟珙早已經把他的底細摸透了,精確預料到武仙必會上岵山,因此著手伏擊武仙,打響岵山之戰。


 現在的忠順軍實力強大,有實力的將領層出不窮,人人皆可獨擋一面,孟珙有的放矢,因為第二軍張漢英部的山民居多,還有一些礦工出身的官兵,且勇將樊文彬精於步戰,這次打的是山地戰,因此以第二軍為首,另外派遣了第一軍和第五軍做接應。


 第一軍向來是忠順軍裡的頭頂主力,其第五營的孟之祥是全才,步戰可以,騎戰不俗,且穩定輸出,這樣就等於上了保險。


 岵山,位於淅川縣丹江和淅水交匯點的上部,山高近五百米,是馬蹬古鎮與淅川古城之間的重要支點,因山高峰陡、山勢氣壯如虎而得名。後因西周一位名叫涉岵的名士隱居於此而更名為岵山,《詩經》中征夫怨的陟岵即此。


 地方不大,名氣更大,是屈原來過的地方!


 戰國時期,秦楚大軍曾在岵山下的丹、淅一帶進行決戰,楚軍有八萬被斬首。屈原被流放漢北時曾登岵山,望著楚軍慘敗的傷心地,揮筆寫下了《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據多次記載,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因受秦國辯士張儀之騙,發大兵與秦軍在岵山(位於淅川故城城東25裡處)之原爆發了著名的丹、淅大戰,僅楚軍就被斬首8萬,主將被俘,足見雙方投入兵力之多和戰況之慘烈。


 曾經,鮮血澆灌過岵山的土地,今天,這裡將迎來滾滾新血,再一次澆灌岵山的土地!


 武仙部一萬人馬,沿路上山。


 但見漫山遍野,溝壑縱橫,盡是荒草石坡,遍佈酸棗刺玫,只有一條淺淺的道路通往山頂,那裡原有一座山神廟,現在已經被金軍變成岵山砦,武仙增兵上山,想進一步加強岵山砦的力量。


 所謂的道路,也很艱難,路途是亂石林立,荊棘叢生,散落在期間的碎石、枯木是不是被踩踏滑落山下,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