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62章 家有慧子(2)

    叔則跟伯魯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兩人只相差兩歲。叔則對伯魯的維護,除了血緣關係,還有對本房利益的看重。
 


    他和哥哥都是嫡出,是家中地位最高的兩名公子,年齡地位的排行分列一二,就憑這些,其餘兄弟都不敢冒犯。
 


    他從小就被告知,“兄弟一心,其利斷金”,所以,他執著於和哥哥共進退同患難,共同維護嫡系的利益。
 


    大哥敦厚,能團結人,他則粗魯剛猛,容易惹事,在他看來正好,可以相互彌補。大哥不便出馬的時候,他用強力壓制,他衝動時,哥哥可以及時制止,兩兄弟一剛一柔,所向無敵。
 


    其餘六子都是庶出,年紀差參不齊,跟兩位兄長相差很遠,很自然的,八人分為兩個陣營。庶子輸在地位不高,卻勝在人數夠多。因為年紀小,調皮搗亂都在被容許的範圍,有些有恃無恐。
 


    孩子個性迥異,肯定會有小團體,只要不鬧出大事,大人不會干涉。趙鞅的八個兒子,雖有各自的小算盤,在有意識有目的的規劃培養之下,至今無一子離經叛道行為不軌,非常難得。
 


    周舍所言不假,並非安撫趙鞅。他深知,趙鞅對趙家下一代的期望有多高,所以才對他們各自的表現據實以告,不敢隱瞞。
 


    當然,沒有否定董安於的意思。畢竟,董安於在世時,除了老大、老二,其它孩子都小,哄一鬨,抱一抱,沒有隔夜仇,更無綿長恨。這些事情,對於文武全才、博聞強識、老謀深算的董安於來說,小菜一碟,根本不必上報趙鞅。
 


    到了周舍、尹鐸接手時,情況大大不同。
 


    孩子都長大了,叛逆期也隨之而來。跟從前相比,外部環境更是千差萬別。
 


    一直以來,趙氏都沒有跟哪個家族形成敵對。趙盾雖剛猛冷酷,也沒有跟某個家族勢同水火。更別說之後的趙朔、趙武、趙成三位溫文君子,寬厚仁和,謙虛禮讓,人人稱頌。
 


    既是已經有了公開的敵對,未來的生存環境變得日益險惡,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所以,一群有能耐、有擔當、有膽識、有遠見的接班人成為趙氏勝出的必要條件。
 


    現在來看,八位公子都心不在焉,繼承人也是漫不經心,毫無危機感,趙鞅怎能不惱火?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觀的尹鐸,打破凝滯的氣氛,走到趙鞅身旁,詢問道:“將軍,是否可以開始武試了?”
 


    趙鞅輕嘆一聲,慢慢睜開眼,緩緩說道:“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