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1章 快意恩仇(1)

    公元前493年,距離兩大家族被逐已有四年。
 


    此時,雙方正處於休戰期。對衛國背叛耿耿於懷的趙鞅,又在謀劃如何逼衛國屈服。
 


    不是趙鞅太過執著,實在因為衛國與晉國接壤,地利太過重要,這是其一;其二,趙鞅主要負責晉國東方外交,衛國又是小國,偏偏趙鞅被它弄得灰頭土臉,終究恨意難平。
 


    更不湊巧的是,衛國國君靈公在位時間長,又是個有頭腦有想法不輕易服軟的君主。
 


    “鄟澤會盟”時,晉國派涉佗、成何跟衛靈公結盟。二人當眾羞辱衛靈公,逼得衛國堅決背叛晉國,轉身投入齊國的懷抱。
 


    事發兩年後,為了挽回衛國,趙鞅殺死涉佗,成何則提前獲知情報逃往燕國。儘管如此,衛靈公仍是鐵了心背棄晉國,絕不回頭。
 


    失去衛國不算,殺死涉佗還引發了一個餘波。涉佗的弟弟涉賓在邯鄲任趙午的家臣,頗受信任。他很清楚,弟弟之所以在盟會上貶低衛靈公,其實是趙鞅授意,目的是逼迫衛靈公就範。誰知趙鞅失策,激起衛靈公一國之君的強烈自尊,誓死要捍衛尊嚴,離晉國更遠。
 


    涉佗之所以被殺,其實是作為替罪羊,作為趙鞅給衛靈公的交待。趙鞅所為,本質上是拿他人性命彌補自己的過錯。身為涉佗的親兄弟,涉賓對趙鞅懷恨在心,情有可原。
 


    所以,得知趙鞅殺害趙午,涉賓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他態度堅決,力勸邯鄲少主趙稷不能就此罷休,一定要強硬到底。身為邯鄲氏的心腹要員,維護家主的利益是涉賓的職責所在。除此之外,也有對趙鞅新仇舊恨一起算的因素在內。
 


    兩次殺戮疊加在一起,猶如蝴蝶扇動翅膀,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後果則是如今的場面——兩大家族聯合諸侯各國反晉反趙鞅,雖幾次三番軟硬兼施,衛國對晉國拋出的橄欖枝仍視而不見,對齊國則一如既往死心塌地。
 


    一籌莫展的趙鞅打算獨闢蹊徑,另尋解決之道。
 


    他手上有張王牌——衛國太子蒯聵。
 


    巧的是,這位太子來到晉國正是兩大家族離開那年,他想歸國,正如兩大家族想回晉國一樣迫切。
 


    不同的是,兩大家族有齊、衛、鄭、宋、魯的援助,衛太子只有晉國可以依靠。
 


    說起這位太子的經歷,跟許多宮鬥戲套路差不多,因為真實,更顯精彩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