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章 彷徨入卿(3)

    念頭一經萌生,趙鞅馬上雀躍起來。他要去找他的夥伴,不為尋求安慰指點迷津,只為他想見他,無論做什麼都行。儘管他已不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只要有一刻嬉戲,他仍不想放棄。唯有如此,他才不會沉迷焦慮。責任未來被拋諸腦後,重回那個少年的渴望變得如此迫切。



    有一天,時光遠走,再回首,趙鞅一定會念念不忘今日的自己。因為,此時的一切都是平和幽靜的。除了父親離去帶來的悲傷,還有親人朋友的溫情,對友誼的渴盼。他的心是萌動溫熱的,不必應付背叛、挑釁、羞辱,不必承受衝動的懲罰,更不需疲於應付來回翻覆,奔波於平息戰火。



    18歲的這一天,稀鬆平常。隨著時序一日日推進,漸漸變成不平凡。其中有趙鞅的性格使然,更有時局變幻莫測,利益角逐的身不由己。



    這一年,經歷喪事的不只趙鞅,還有周王室。



    六月,太子壽病逝。兩個月後,太子母親、周景王之後穆後,因不堪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苦,憂思成疾,匆匆離世。



    同為姬姓,又與成周接壤,晉國理當派人前去弔唁。於是,時任君主昭公派下軍將智躒領隊,籍談為副手,前往周王室慰問弔唁。



    歷史進入春秋,由於諸侯爭霸擴張領土,周王室所轄土地人口銳減,地位每況愈下,財政更是捉襟見肘。



    周桓王時,遭遇饑荒,王室揭不開鍋,不得不求助魯國君主號召諸侯接濟;周襄王去世,王室竟拿不出喪葬費,只得派使臣去往魯國“討要”幣帛,銀兩送到,襄王才入了土。



    隨著時間流逝,時序已來到春秋後期,王室的境況可想而知。



    得知晉國使者要來,周景王動起了小心思。



    安葬完畢,除去喪服,周景王決定宴請晉國兩位使者。為此,他精心準備,還特意拿出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



    賓主客套幾句,周景王終於問出了隱藏已久的疑問。“諸侯都有禮器獻給王室,唯獨晉國沒有,卻是為何?”



    說完,他一飲而盡,用力晃了晃手中的酒杯。



    晉國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國,與周王室是叔伯兄弟,關係密切。其次,晉國是響噹噹的中原霸主,各中小諸侯唯其馬首是瞻,威風八面,實力超群。按理說,此次周王室損失慘重,晉國應該出手闊綽,重金撫慰,方顯兄弟情誼。



    誰曾想,晉國此行,敷衍了事,派出的使者都是年輕氣盛,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後生。除此之外,最讓周景王恨得咬牙切齒的是——奠儀簡陋寒酸,微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