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半仙 作品

第1312章 這裡絕對不內卷

漁船出海的第一天是所有水手最輕鬆的那一天,因為還沒有到漁場,所有人精神抖擻有說有笑,講述這些日子在家裡發生的趣聞,還有人在餐廳里拉手風琴。

毫無疑問,蕭鵬的到來成為所有人的稀罕物,尤其是知道他是龍國人後。

就像之前說的,在俄羅斯人眼裡對龍國人的印象兩極分化很嚴重,尤其是歲數大一些俄羅斯人的通常對龍國印象不太好。

這裡還有另外一種情緒:他們很多人還是深受前蘇聯思想影響,認為龍國是‘反骨很強的小弟’,是在我們的幫助下才富裕起來的國家。

世界上就有這麼一種人,如果是陌生人富裕起來,可能他們感觸還沒有那麼深,但是如果是自己從小就認識的人發財了那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而漁船上大部分漁夫歲數都比較大一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鄉村地區實在是太……

不知道該怎麼說。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

這裡有很多小村落,都是那種木板房子,磚房都不多,大點兒的村莊幾百人,小點兒的村莊幾十人。

這些村莊之間基本沒有道路連接,能有條可以供摩托車跑的鄉村土路就很不容易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的汽車非常注重越野性能的原因。

那麼既然交通這麼不便,他們要靠什麼來進行人員往來物資傳達呢?

可能在龍國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他們用的是窄軌鐵路。

在世界鐵路發展初期,鐵軌的標準堪稱五花八門,最寬的能到2133.6毫米,最窄的只有762毫米,各個國家都有各個國家的標準。而由於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鐵路也就是英國的斯托克頓到達靈頓的這段鐵路採用的1435毫米的軌距,而且從此後他們的鐵路都用這個規矩,再加上他們那時候是殖民強國,所以1435毫米軌距也成為了鐵路的‘國際標準’,比這個軌距寬的鐵路叫做‘寬軌’,比這個軌距窄的叫做‘窄軌’。

但凡是乘坐鐵路到過俄羅斯的或者是搞鐵路貨運到俄羅斯的,都知道龍國的火車在進入俄羅斯之前首先要更換車底,這是因為俄羅斯甚至很多前蘇聯國家採用的鐵軌都是1524毫米的寬軌。

有人說他們這麼做得目的是出於戰略目的,但是這應該只是一方面,畢竟俄羅斯境內很多國土屬於凍土帶,而那時候修鐵路技術又不像現在這麼先進,他們採用寬軌也是為了增加鐵軌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那麼他們這些窄軌是怎麼回事呢?這都是當年一些工礦企業使用的工業鐵路。

這種窄軌鐵路軌距只有762毫米,現在在國內一些除了一些老的礦業公司內部還能見到這玩意外,基本上已經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