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 作品

第9章 木華黎經略中原(一)

當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主力西征花剌子模時,木華黎也在奉命經略中原。

開始幾年,木華黎聽取耶律楚材的建議,主要做的是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在農業上,實行了一系列鼓勵農業生產的措施,並給流亡百姓劃撥土地種植莊稼,糧食產量大大增加,棉花桑樹種植不斷推廣,中原百姓基本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人口也慢慢在增長。在商業上,大力提倡工商業、手工業、貿易業,商品經濟逐漸繁榮,同時促進了陸路、漕運、內河與海路交通的發展。在稅收上,雖然減低農業稅,但提高鹽茶稅、鐵冶稅、山澤稅徵收比例,整個中原地區每年可以獲得白銀五十萬兩、綢布八萬匹、米麵四十餘萬石的稅收。

在此期間,金國朝廷多次組織兵力“北伐中原”,都被木華黎率軍擊退。

經過幾年的修生養息,中原地區的經濟慢慢發展起來,府庫也充盈起來,木華黎決定組織軍隊反攻金國。

木華黎在中原掌控的軍隊,除直屬的大蒙古國第四路軍外,還有第五路軍、第六路軍、第七路軍,總共四十萬人馬。

第五路軍原指揮使為耶律阿海,後耶律阿海年事已高,成吉思汗下詔由其二兒子耶律綿思哥接任。耶律綿思哥從小聰慧,兼習文武,後隨其父加入大蒙古國,歷任步兵副萬戶長、東遼監國、第八路軍副指揮使等職。

第六路軍指揮使原為史秉直,也因年事已高,成吉思汗下詔由其子史天倪接任。史天倪是史秉直的大兒子,姿貌魁梧、智勇雙全。成年後隨其父加入蒙古軍隊,初任千戶長,統率降卒,跟隨木華黎攻打山東之地,至於東海,所過城邑皆戰無不克,升任副萬戶長。後又奉詔南征,跟隨木華黎掃蕩河北河南等地,因功升任萬戶長、副指揮使。

第七路軍指揮使原為石抹明安,後因病去世,成吉思汗下詔由其長子石抹鹹得不接任。石抹鹹不得是石抹明安長子,成年後隨其父加入蒙古軍隊,歷任步兵副萬戶長、萬戶長、副指揮使等職。

木華黎經過充分準備,調集精銳部隊攻打金國首府開封府。但金國也舉全國之力,憑藉黃河天塹,抵擋蒙古軍隊南下。於是木華黎改變策略,向金國防守薄弱的西部地區進軍。

木華黎命令史天倪率領十萬人馬駐守黃河北岸,自己率第四路軍為前軍,耶律綿思哥第五路軍為中軍,向山西太原府開進。

到了太原府後與石抹鹹不得的第七路軍匯合後,木華黎將第七路軍編為後軍,全軍三十萬人馬,首先向太原府以南的隆德府進發。

隆德府,位於太原府東南方向,殷商時期屬冀州管轄。西周時期,曾為潞子嬰兒國。春秋時期並於晉國。戰國時期,屬韓國領地,首置上黨郡,後歸趙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漢朝時期,上黨郡屬幷州管轄。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並置都督府。宋朝時期,升為隆德府,管轄潞州、沁州、澤州,治所在潞州。最高長官為上黨公、隆德知府完顏開。

完顏開收到木華黎大軍準備進犯隆德府的軍情後,也是積極整軍備戰,將三州之兵聚於隆德府,並從預備軍中大量招募士兵,使兵力超過十萬。完顏開還親自率領全城軍民到城牆上加固防禦工事,嚴陣以待木華黎大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