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張經的二次考較(中)(第2頁)

急剿是嘉靖帝的態度,是內閣的態度,但不是張經的態度,張經人在江南,他比嘉靖帝、內閣瞭解江南的實際情況,他知道倭寇的情況,也熟知大明自身的情況,他張經做事老成穩重,他的態度就是漸剿,在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剿倭,而且歷史上張經也是這麼做的,張經調集廣西狼兵、調兵遣將,集中優勢兵力,充分準備後才開始剿倭......

看到朱平安堅持觀點,張經眸子裡閃過了一絲難以捕捉的欣賞之色。

這些問題,張經在胡宗憲前來查閱倭寇資料、拜訪時,也問過胡宗憲。

胡宗憲當時的回答是:調兵遣將,江南遭受非常之倭禍,亦當打破尋常之格,南調各省之兵,為江南之援,集中優勢兵力,大力剿殺,必大挫倭寇,以絕外夷窺視神州之念,此一勞永逸之道也。

這兩人的滅倭之策,有重疊但也有區別,張經都很欣賞。朱平安偏向於大局觀,胡宗憲偏向於具體策略。當然,對於滅倭,朱平安更謹慎,胡宗憲則樂觀許多。

張經就任應天兵部尚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江南倭寇瞭解的很透徹了。

這群倭寇強悍兇猛,倭寇並不統一,而是有無數支之多,大的數萬,小的數百,大多都是數千人,其中實力最強的是汪直,其能號令大半的倭寇,繼而是徐海,實力強大,兵馬僅次於汪直,其餘還有彭老生等十餘個大股倭寇。這些倭寇分散在茫茫大海中,時而聚集,時而分散,實難一網打盡!

數支倭寇聚集,人數眾多,戰鬥力彪悍,不好打;小股的倭寇呢,又機動靈活,也不好打,比如最近瘋狂作案、囂張至極的上虞登陸之倭寇,僅有一百餘人,卻戰力奇強,又靈活至極,流竄作案,蹤跡難覓,弄的各地焦頭爛額......

所以,這些倭寇看似烏合之眾,實則難對付的強敵!

至於江南明軍的戰鬥力,張經作為應天兵部尚書是再清楚不過了,不足,很不足......

如此這般形勢,想要迅速剿滅倭寇幾乎不可能,張經的態度也是漸剿。

若要剿滅倭寇,單靠江南的明軍那是萬萬做不到的,江南的衛所軍孱弱,說句不好聽的話,幾乎是不堪一擊,早已經失去了立國時的武勇。若要滅倭,必須如胡宗憲所言,從其他地方上調兵遣將,至於調兵對象,張經心中早就有了理想對象,和胡宗憲南調各省之兵不同,張經他更傾向於調廣西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