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九百一十六章 由早膳引發的危機(第2頁)





裕王府這是窮的揭不開鍋了?!


朱平安怔住了。


早就知道裕王日子不好過,沒想到竟然這麼不好過,連鍋都揭不開了!


好在王府各位屬官的俸祿由中央政府統一發放,否則裕王的日子更難,早就爆發欠薪危機,王府都難以正常運轉了。




不過,現在裕王好像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不要小看這個早膳。


民以食為生,官員也不例外。


秦漢時期就已經有官家公廚了,不過那個時候只是朝廷對優秀大臣的特殊優待,並沒有普及。到了唐朝的時候,唐太宗立下了“可定天下,方勤於治”的宏願,為了實現這一宏願,唐太宗經常延長朝會時間,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大臣餓著肚子上朝辦公,影響辦公效率不說,還會留下苛責臣子的名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唐太宗就令朝廷給大臣們提供早膳。沒想到,大臣對此反響特別熱烈,盛讚不已,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於是,唐太宗就將這個臣公的經驗推廣到了全國各地,下令全國各地郡縣凡是有官署的地方,都要設立公廚,為屬官供應早膳。在唐高宗的時候,宰相們還以“政事堂供饌珍羹”為主題召開會議,討論早膳供應標準。


公廚早膳發展到現在,其不僅是解決官員飽腹問題,背後代表的意義也是很重的。


對於王府而言,王府早膳供應與否,以及其豐富程度,早膳標準等等,代表了王爺對下屬官員的信任與重視程度。早膳豐富,證明王府重視信任體恤下屬,下屬官員幹勁也高;否則,或者像今天這樣,若是早膳都不供應了,一天兩天三天還好,若是長久以往,人心也就慢慢的散了。


“看來以後,得在家吃過早膳再來嘍,哎,又要早起至少兩刻鐘嘍。”


張大人搖頭嘆了口氣,有些豔羨的望了一眼裕王府隔壁——景王府的方向,聽說景王府的早膳豐富的很,頓頓都是山珍海味,還不帶重樣的。


“哎,小朱大人,先不說了,我要去外面找點吃填飽肚子。”抱怨完後,張大人拱手與朱平安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