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7章(第2頁)

 柴紹苦笑道:“陛下,我今年七十有八了,倒不是不願意為國效力,實在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拖累了陛下。

 我不是推諉,更不是拿喬,只是江山代有人才處,閣老這個位置位高權重,但他其實從某種層次上,是宰相的替代品。

 從權利來說,他是制約皇權的,雖然陛下將宰相的權利一分為六,大大減弱了閣老的權力,但若是有朝一日,這些人抱團,那麼將極大的阻礙大明的發展。

 所以老臣以為,應該制約閣老,讓他們日後行事不會那般肆無忌憚。

 當然,有陛下在,這些人自然是不敢的,可再過個三五十年就不一定了。

 那時候老臣不在了,但大明還在,大明必然比現在更加的繁榮昌盛。

 所以老臣希望陛下能夠提早做打算。”

 秦墨如何不知道?

 他當初將六部職能升級,再尚書上設立六閣老,一來是為了再次集權,二來是為了再一次的區分六部的權利。

 將左右宰相的權利一分為六,互相制約。

 現在看,是挺好的,但是有朝一日,這個體系膨脹,那麼六部將會互相拖累。

 任何一個體系,出現都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政務,或者更好的為皇帝做事。

 一開始他必然是好的,是高效的。

 但是過個兩三代人,這種體系會逐漸的膨脹,然後逐漸拖累一部分人。

 就好比部門裡有人勤奮,有人摸魚,當大部分人躺平摸魚,勤奮的人就成了出頭鳥,然後被針對時,又當如何?

 那自然是融合他們,成為他們!

 所以體系是要不斷的精簡,革新,以適應不斷的變化。

 “我明白,眼下的大明人還不多,但是再過個三五十年,人數必然膨脹幾十倍,到時候官員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