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光復全陝(第3頁)

 “回王爺的話,小的來這裡不知不覺三年了。村子裡的人待我極好,還給我張羅了一房媳婦,安了家。頭年,還得了個大胖小子。我已經將這裡視為家鄉了。這回,王爺光復陝西,我準備秋後回京一趟,接二老弟弟妹妹都過來安家。這裡的土地肥沃廣大。以後,一定是個地主一樣的好日子。”

 村子不小,有百多戶人家,聞訊過來的百姓,竟然有四五百:“我很好奇,在戰亂裡,你們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呢?”

 村老笑著回答:“老理說的好,狡兔三窟,這個村子是一個。只要賊來官來,我們就順著那個溝鑽山。山裡,我們還有一片窯洞安身咧。”

 然後安然道:“感聖天子和王爺的恩,王爺派領路人來,施行了皇恩令,又收復了陝西。從此後我們就再也不用隨時鑽山,這樣就可以過上安穩日子啦。”

 又一個鄉老也感嘆:“過上太平日子,即便做豬狗,我們也願意啊。”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話不是文人們杜撰出來的,是天下百姓發至內心的祈求願望。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呂謀關心的還是吃的。

 “託聖天子皇恩浩蕩,託王爺您老的福,這幾年風調雨順,夏糧麥子已經收割入庫,是個大豐收年。這秋糧也錯不了。怎麼說呢,在韓村長的帶領下,我們已經吃了兩年的飽饃啦。”

 雖然人口少,但底子不錯,陝西,有前途。

 “你們為什麼不搬遷到城市裡住呢?城市裡的生活條件,比這裡不是強上太多了嗎?”

 自己經歷過的口號是,國家城市化,經濟大變化。雖然呂謀不太理解,但現實眼前是,現在的陝西的城市十座九空。

 沒有城市就發展不起來商業,沒有商業就帶動不起來工業,尤其是房地產。農民不進城買樓,開車種地,這不行啊。

 工商稅收才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不能總是盯著窮苦農民,看天才有的那仨瓜倆棗的收入,弄不好還弄一個天怒人怨。

 結果這幾位鄉老笑了:“去城裡做什麼,我們也不會別的營生。如果我們都去城裡了,那莊稼誰種。民以食為天,沒人種莊稼,城裡人還不都餓死?沒有我們種莊稼,城裡的商人還不同樣破產?”

 呂謀被這簡單直白的道理給說清醒了。對啊,把農村弄沒了,還談什麼發展經濟啊。那純屬瞎折騰,自斷自根嗎。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