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

    轉眼又到了年末,戶部和御馬監幾十個人,經過好幾日的核算,把去年國庫的收支情況大概算了出來。
 

    他們只能給出國庫盈餘比去年更好的結論,朱翊鈞把數據交給帥嘉謨,要他重新核算,並且給出數據分析。
 

    江南地區因為實行一條鞭法,地理環境優渥,田賦稅收一直穩步增長,其他產業增值也非常迅速。而其他地區,要麼增長不明顯,要麼沒什麼變化,有的甚至完成不了。
 

    按照張居正的考成法,賦稅收不夠,當地官吏是要受罰的。
 

    不過,朱翊鈞認為,懲罰的事不用著急,可以先看看收不夠賦稅的原因。
 

    如果去年出現災情影響收成,那情有可原,可以免除懲罰。
 

    如果去年當地風調雨順,糧食收成不受影響,那就按照考成法,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另一方面,月港出海的商人、船隻越來越多,從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也在與日俱增。
 

    這看起來像是一件好事,貴金屬激增,更有利於朝廷推行一條鞭法,百姓用白銀取代實物繳稅,大明進入銀本位貨幣制度。
 

    但是,朱翊鈞從小就聽馮保說過,巨大的貿易順差會導致通貨膨脹,百姓手裡的銀子迅速貶值,購買力下降,貨幣體系崩潰,國家財政也會跟著崩潰,將會給大明王朝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再加上白銀的數量一旦猛增,其價格就會發生劇烈波動,也不利於攜帶和大額支付。
 

    朱翊鈞向張居正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經他這麼一說,張居正也意識到,這確實是個隱患,必須未雨綢繆。
 

    張居正沒想到他能思考得這麼長遠,戶部上上下下,這麼多人,也從未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
 

    但現在問題提出來了,要如何解決問題呢
 

    還不容易盯著巨大壓力開海,總不能又禁了吧。
 

    朱翊鈞道“那肯定不能禁海,咱們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要和錢過不去。”
 

    “非但不能禁海,以後還要開更多的海。”
 

    張居正心道,按照他剛才的說話,開海的範圍越廣,白銀流入大明更快,危機提前到來,加速滅亡。
 

    朱翊鈞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說的是以後。
 

    朱翊鈞道“問題的本質不在開海,在於咱們把東西賣出去了,喚回了大量白銀,這些白銀又在全國各地流通,導致商品價格猛漲,那些沒能依靠開海賺錢的百姓生活窘困。”
 

    “要避免這種情況,第一,控制白銀大量流入大明,鼓勵商人從海外購入咱們需要的貨品。”
 

    “就像當年鄭和下西洋,帶回了咱們沒有的香料和木材。”
 

    朱翊鈞能想到的就是先讓全國人民吃飽飯,所以,應該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農作物,稻米、麥子、大豆等等。
 

    馮保提醒他,大力發展手工業,礦產資源也是必不可少。比如煤、銅、鐵礦石等等。
 

    朱翊鈞聽完,果然受到了啟發“我
 

    明白了,咱們鼓勵商人從海外運回來的,正是咱們禁止出海的。”
 

    馮保正要誇他聰明,朱翊鈞忽然又想起個事aaadquo之前,戚將軍說過,佛郎機和紅夷的火器比咱們的威力更大,那咱們aaaheiaaahei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馮保吃驚的看著他,趕緊遞上茶盞,勸道“陛下,這這這不合適。”
 

    “普通百姓私自持有火器,那可要亂套了。”
 

    “呃”朱翊鈞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果斷改口道,“那就由朝廷花銀子從西洋人手裡購買。”
 

    “購買回來的火器,就佈置在東南沿海地區,再陸續開放更多港口,我倒要看看,還有哪個倭寇敢來進犯”
 

    “不過,咱們也不能總買別人的。我聽說那些西洋人壞得很,如果他們也想進犯大明,不再賣給我們火器,那我們就只能任人欺負。”
 

    “我們自己也要學著製作火器,不但要做,還要做得比那些佛郎機人、荷蘭人更好”
 

    “要他們聽到大明二字,只敢稱臣,不敢進犯。”
 

    馮保看著他,既欣慰又感動,果然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先購買,再仿造,最後自研,這思路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