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舒 作品

第157章 算無遺策


 張玲牽著小豆子有說有笑的走出臥室。

 父親正神色凝重的對李想說:

 “雙方父母都未見面,不舉辦婚禮,不去民政局登記,還想讓我的女兒為了你李想的家族祭祀,上一次你李氏宗族的族譜。不行,這絕對不行!”

 父親說著說著越發激動的猛拍桌子站起來大聲道:

 “李想!這算什麼?你給我說話啊!你把我女兒當成什麼人了?”

 李想原以為自己已經對張鵬天打了預防針。

 他沒想到張鵬天還是激動大叫了起來。

 他也立刻站了起來,想要伸手抓住張鵬天的手,把其重新拽回到椅子上心平氣和的談。

 “伯父,都說了,請你別激動!等我把話……”

 李想也是想到小豆子在家裡。

 擔憂父親情緒激動的樣子會嚇到孩子。

 “閉嘴!”父親一把將李想的手打開,一臉失望的指著他的鼻子說,“好你個李想,算我看錯了你。”

 父親為了張玲的名譽,壓根不想再聽李想多說一句廢話。

 甚至都不想讓李想再待在家裡礙眼了。

 於是父親雙眼直冒火,把手移動著又指向門大吼:

 “滾,你滾,你馬上從我家滾出去!聽到了沒?”

 小豆子被父親樣子嚇到了,立刻躲在了張玲的身後說:

 “爺爺的樣子好嚇人!媽媽,我怕!”

 小豆子顫抖的聲音讓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過來。

 張玲心疼的先撫摸著孩子的腦袋安撫著說:

 “不怕,不怕,有媽媽在,小豆子不怕。”

 接著她又看向父親帶著幾分埋怨的口吻說:

 “爸啊,好歹你也是從小把我拉扯大的。不知道家裡有孩子嗎?看把小豆子嚇得。求你有事坐下來好好說可以嗎?”

 張玲的這番話在很多為人父母看來極為正常。

 畢竟,很多父母在當著孩子吵架時也常常會說類似的話語。

 殊不知這種表達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反而更大。

 m國心理師、系統家庭理論奠基人murray Bowen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

 家庭關係三角化,意思是通過第三方介入,將雙方的衝突轉移,但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衝突。

 而家庭環境裡孩子最容易成為這樣的“第三方”。

 提起孩子最容易讓大人將要解決的問題失焦,也讓孩子不自覺進入“補位”狀態,陷入“受害者”心理。

 這時候身為孩子的小豆子,多半因為張玲那句話,心中會如此想:

 “我真的受到了傷害,爸爸與爺爺(或父母)吵架都是我的錯。”

 最親的父母吵架時還會矛盾的想:

 “我需要幫爸爸還是媽媽?”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無論選擇幫誰,都會因此產生“背叛”的內疚心理。

 要知道孩子並沒有義務承擔解決成年人之間矛盾的責任。

 一次次拿孩子補位,這才是身為大人(父母)的不負責任。

 所以還是請吵架的成年人首先讓自己成人吧。

 張玲剛才的話,可以事後說,私下說,覆盤時說。

 但絕對不能在吵架的時候說。

 父親這才看在孩子份上壓制對李想的怒火。

 連忙從一個抽屜裡尋覓了幾塊水果糖。

 走到小豆子身旁蹲了下來,並強迫自己掛起了和善的笑容說:

 “孩子,別怕!爺爺剛才的情緒確實不好。放心,爺爺保證剛才那番話絕對不是針對你。來,這裡有幾塊糖你拿著吃了壓壓驚。”

 小豆子被幾塊糖誘惑的雙眼放光,儼然已經忘記了剛才害怕。

 不過,懂事的孩子沒有立刻伸手去拿爺爺手裡的糖果。

 而是仰頭看著身旁的張玲叫了一聲“媽媽”。

 小豆子在張玲點頭同意之後,這才高興的伸手抓走了爺爺手中的糖果。

 並很快剝開一塊糖先塞進嘴裡笑著吃了起來。

 三人再次看到小豆子的笑容,這才同時舒了一口氣。

 圍桌而坐。

 張玲這才有些疑惑看向父親問:

 “爸啊,剛李想把你怎麼了?讓你一向穩重的你如此失態!”

 “他……”父親到現在還無法徹底壓制心中的怒火,在看到李想的瞬間,生怕自己再控制不住情緒,有些怒意的說,“你問他!”

 張玲對父親的態度略顯無奈,但還是看向另一邊的李想。